一、恒生电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功能全景
恒生电子把多年在金融级高并发、高可用、高安全领域沉淀的技术能力,平移到工业场景,形成了“端-边-云-数-智”五位一体的平台架构。具体功能可拆成以下四大板块:

- 工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备接入、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到退役回收,一站式闭环。
- 生产运营实时优化:基于毫秒级数据采集,结合AI算法对工艺参数、排产计划进行动态调优。
- 产业链协同网络:打通供应商、制造商、物流、金融机构,实现订单、库存、票据、资金的可信流转。
- 工业数据资产运营:内置数据治理、隐私计算、数据交易撮合模块,让数据像商品一样可定价、可流通。
二、恒生电子工业互联网如何落地实施?七步拆解
1. 业务痛点梳理:先找“出血点”而非“炫技点”
很多企业一上来就想做“大而全”的平台,结果预算烧光、业务无感。恒生电子的做法是:
用两周时间做“微咨询”——深入车间、仓库、财务室,把停机损失、库存呆滞、应收账款三大现金黑洞量化出来,再决定先上哪一块功能。
2. 技术底座选型:金融级安全直接复用
恒生把证券交易的“两地三中心”容灾体系、国密算法、零信任架构原封不动搬到工业侧,让OT网络也能享受金融级安全。这样既避免了重复造轮子,又打消了客户对数据外泄的顾虑。
3. 边缘网关部署:三步完成老旧设备“上网”
第一步,通过恒生自研的协议转换盒,把Modbus、OPC、CAN等传统协议统一转成MQTT;
第二步,在网关里预置轻量级AI模型,实现本地毫秒级预警;
第三步,把过滤后的高价值数据加密回传云端,带宽成本立降。
4. 数字孪生快速建模:拖拉拽即可生成3D车间
平台内置5000+工业设备模型库,支持CAD图纸一键导入。非研发人员用鼠标拖拉拽,30分钟即可搭出可交互的3D产线,大幅降低实施门槛。
5. AI算法场景化封装:不懂算法也能调优
恒生把“老师傅经验”沉淀为可插拔的算法组件,例如:
- 注塑机“毛边缺陷”识别模型
- 热处理炉能耗预测模型
- 刀具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用户只需勾选场景、上传历史数据,系统自动训练并给出可解释的调参建议。

6. 组织与流程再造:IT/OT/ET三方融合
恒生电子总结出“3T融合”方法论:
IT部门负责平台运维,OT部门负责工艺逻辑,ET(能源技术)部门负责碳排优化。通过RACI表把每一类数据的Owner、Approver、Reviewer角色固化到OA流程里,避免上线后“无人认领”。
7. 商业模式闭环:从“成本中心”变“利润中心”
平台上线三个月后,恒生会帮客户设计数据增值路径,例如:
- 把设备运行数据脱敏后卖给保险公司做UBI定价;
- 把产能共享信息发布到产业链协同网络,赚取订单佣金;
- 把节能效果包装成碳减排量,在碳交易所挂牌。
当数据开始产生外部收益,平台就从“花钱部门”升级为“赚钱部门”。
三、企业最关心的五个自问自答
Q1:我们的老设备没有网口,能接入吗?
恒生提供“传感器+边缘网关”软硬一体包,只要设备有电,就能通过电流、振动、温度等多维传感间接采集数据,无需改造PLC。
Q2:平台部署在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支持“混合云双活”模式:实时性要求高的边缘计算跑在本地机房,AI训练、BI报表跑在恒生金融云,通过SD-WAN专线实现毫秒级同步。
Q3: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除了国密算法,恒生还引入了“区块链+隐私计算”双重技术:
- 区块链存证每一次数据调用,防篡改;
- 隐私计算让“数据可用不可见”,合作方只能拿到计算结果,拿不到原始数据。

Q4:实施周期要多久?
标准版“1+3+1”节奏:
1周调研、3周部署、1周培训即可上线最小可用版本;
后续每两周迭代一次,按业务价值优先级滚动开发。
Q5:投资回报怎么算?
恒生提供“ROI计算器”,输入设备数量、停机成本、能耗单价等参数,系统自动生成三年现金流模型。已落地客户平均10~14个月收回投资。
四、典型案例:某汽车零部件集团的落地实录
背景:该集团有2000台机床,年停机损失高达8000万元,同时面临主机厂“零库存”压力。
- 阶段一(0-2个月):接入500台关键机床,聚焦“主轴异常”单一痛点,停机减少。
- 阶段二(2-6个月):扩展到刀具寿命预测、能耗优化,单台机床月省电。
- 阶段三(6-12个月):把产能数据共享给上游钢厂,实现“以销定产”,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到12天。
最终,该集团不仅省下直接成本,还通过数据交易新增收入,真正实现了“工业淘宝”的雏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