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首次突破53.2%。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16年中国网民规模到底有多大?
答案是:7.31亿人,相当于整个欧洲人口的总和。
这一数字相比2015年底增长了4299万,年增长率为6.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占比高达95.1%,说明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主流接入方式。
2016年网民年龄结构呈现出哪些特点?
根据CNNIC数据,2016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 20-29岁人群占比最高,达到30.3%,成为绝对主力。
- 10-19岁青少年群体紧随其后,占比20.2%,显示出“互联网原住民”的快速成长。
- 40岁以上网民占比首次突破20%,表明“银发族”正在加速触网。
为什么20-29岁人群成为网民主力?
这一年龄段人群具备以下三大优势:
- 教育程度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0%,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
- 经济独立:具备消费能力,是电商、在线旅游、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用户。
- 社交需求旺盛:微博、微信、直播等平台的重度使用者。
青少年网民快速增长会带来哪些影响?
10-19岁网民的激增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主要体现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在线教育爆发:作业帮、猿辅导等平台用户量激增,2016年增长率超过150%。
- 游戏监管加强:《王者荣耀》等手游因未成年用户过多,推动实名制政策落地。
- 家长焦虑上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67%的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网络。
“银发族”上网都在做什么?
2016年新增的40岁以上网民中,75%将微信作为首个安装的APP,主要用途包括:
- 家庭联系:与子女视频通话占比达82%。
- 健康资讯:关注养生类公众号的比例超过60%。
- 移动支付:超市扫码支付用户中,50岁以上群体增长3倍。
城乡网民结构差异有多大?
2016年城乡网民规模差距依然明显:
地区 | 网民规模 | 普及率 |
---|---|---|
城镇 | 5.27亿 | 69.1% |
农村 | 2.04亿 | 33.1% |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网民增速(8.8%)首次超过城镇(5.6%),这与“互联网下乡”政策密切相关。
未来趋势:哪些变化值得关注?
基于2016年数据,可预见以下三大演变方向:
- 低龄化加剧:预计2020年10岁以下网民占比将突破5%,儿童智能设备市场迎来爆发。
- 高龄化延伸:60岁以上网民或成新增长点,适老化APP设计将成为刚需。
- 结构扁平化:各年龄段占比差距缩小,互联网从“青年工具”升级为“全民基础设施”。
企业如何应对网民结构变化?
针对不同年龄层,企业需采取差异化策略:
- 针对青少年:开发教育类轻应用,植入防沉迷系统。
- 针对中年人:强化家庭场景功能,如亲子相册、远程协助等。
- 针对老年人:简化操作流程,提供线下辅导服务(如北京部分社区开设“手机课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