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产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它并不是简单地把饲料、动保、疫苗搬到线上卖,而是把育种、养殖、屠宰、加工、金融、物流、零售全链路数字化,形成一个“数据即资产、场景即渠道、平台即生态”的新范式。

大北农为什么必须做产业互联网?
行业痛点倒逼
- 猪价波动剧烈,传统贸易商信息滞后,**养殖户平均亏损周期长达8个月**。
- 饲料配方靠经验,**料肉比普遍高于2.8:1**,成本居高不下。
- 疫病防控依赖人工巡检,**非洲猪瘟漏检率曾达12%**。
政策窗口期
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养殖场**智能化装备配套率要达80%**,大北农提前三年完成布局,等于抢到了政策红利。
大北农产业互联网的三大核心模块
1. 猪联网:把猪变成“在线资产”
通过**耳标RFID+AI摄像头+环境传感器**,每头猪都有唯一的数字身份证,实时上传体温、采食量、运动轨迹。系统一旦发现异常,**10秒内推送预警到养殖户手机**,平均降低死淘率3.7个百分点。
2. 农信互联:让信用可变现
平台沉淀了**超过1.2亿头生猪的连续生产数据**,银行据此给出“数据质押贷”。河南周口一位养殖户用2000头母猪的繁殖记录,**无抵押拿到300万低息贷款**,利率比传统渠道低40%。
3. 智农通:一部手机管全场
从饲料下单、疫苗预约到出栏结算,**全部流程在一个App内闭环**。广东茂名某集团客户使用后,**人均管理猪只数量从500头提升到2200头**,人力成本下降62%。
落地路径:五步把概念变现金流
第一步:选场景,不贪大
先聚焦**“母猪场+育肥场”**两个高价值场景,单点突破。母猪场数据密度高,ROI最快;育肥场出栏量大,容易起规模。

第二步:搭数据中台,打通烟囱
把ERP、IoT、财务、CRM等系统全部接入**“大北农云”**,统一ID、统一口径。过去财务月结需要5天,现在**实时数据看板1秒刷新**。
第三步:做标杆,用案例说话
在广西贵港打造“数字猪场示范县”,**单头母猪年断奶仔猪数从24头提升到31头**,当地政府主动出政策,要求周边300公里内全部接入。
第四步:开放生态,引入第三方
冷链、屠宰、期货、保险全部API化。比如与太平洋保险共创“生猪死亡险”,**理赔时间从15天压缩到2小时**,养殖户投保意愿提升5倍。
第五步:持续迭代,数据反哺科研
平台每天产生**800GB新数据**,大北农育种团队用这些真实环境数据训练算法,**新培育的“农信TOP猪”料肉比降到2.3:1**,每年节省饲料成本超20亿元。
常见疑问解答
Q:中小散户没钱上设备怎么办?
A:大北农推出“设备即服务”模式,**传感器免费装,按每头猪每年6元收服务费**。相当于用两包烟钱,换全年数据监控。

Q:数据安全会不会被平台“卡脖子”?
A:所有原始数据**加密后分布式存储**,用户拥有唯一私钥,平台只有脱敏后的统计权限。同时通过区块链存证,**任何第三方无法篡改**。
Q:投资回报周期多长?
A>根据已接入的1200家规模场数据,**平均回本周期14.6个月**。其中母猪场最快8个月,育肥场稍慢,约18个月。
未来三年路线图
2024年:完成全国TOP50养殖县全覆盖,平台生猪年出栏量突破1亿头。
2025年:打通“饲料—养殖—屠宰—食品”全链路溯源,消费者扫码即可看到猪只从出生到餐桌的**128项关键指标**。
2026年:基于产业互联网沉淀的数据资产,分拆农信互联独立上市,目标市值千亿。
当行业还在争论“互联网+农业”是不是伪命题时,大北农已经用实打实的成本下降、效率提升、风险对冲给出了答案。产业互联网不是风口,而是农业下半场的入场券。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