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燃气工业互联网是什么?一句话概括:它是把燃气生产、输配、销售、客服、设备运维全链路搬到“云端”,用数据流替代人工流,实现安全、低碳、高效运营的新一代能源基础设施。

为什么燃气行业必须拥抱工业互联网?
- 管网老化风险高:全国在役燃气管道超60万公里,30%以上服役年限超过20年,传统巡检无法实时发现隐患。
- 双碳目标倒逼: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写入国策,燃气企业必须精准计量甲烷逸散,降低非计划排放。
- 客户需求升级:工商业用户要求“秒级”账单、居民用户期待“一键”报修,传统客服中心难以承载。
新奥燃气工业互联网的三层架构长什么样?
1. 边缘感知层:让设备“开口说话”
在门站、调压箱、阀井、工商户表具等关键节点部署工业级物联网终端:
- 超声波流量计:精度±0.5%,秒级上传瞬时流量、温度、压力。
- 激光甲烷传感器:检测下限1ppm,一旦浓度异常,0.1秒内触发云端报警。
- 智能阀井终端:电池寿命≥5年,IP68防护,支持远程关阀。
2. 工业PaaS层:把数据炼成“原油”
新奥自建Enn-Cloud平台,核心能力包括:
- 时序数据库:单集群可写入2000万点/秒,支撑全国百万级终端并发。
- 数字孪生引擎:1:1还原管网拓扑,支持压力、流量、温度实时仿真。
- AI训练工厂:内置30+燃气行业算法模型,如泄漏定位误差≤10米。
3. SaaS应用层:让业务人员“零代码”创新
典型场景应用:
- 智能巡检:无人机+AI识别锈蚀、占压,人工复核率下降70%。
- 能耗优化:工商业用户负荷预测准确率92%,年省燃气费8%-12%。
- 应急指挥:泄漏事件平均处置时间从45分钟压缩到11分钟。
如何落地实施?五步路径拆解
第一步:顶层规划——先画“一张图”
成立由总经理挂帅的“数字化转型委员会”,用价值流图梳理从气源采购到客户服务的端到端流程,识别高耗能、高危险、高投诉环节。
第二步:网络先行——专网+5G混合组网
城市管网区域采用NB-IoT覆盖,工业园区部署5G uRLLC切片,确保关阀指令时延≤20ms;山区长输管线则使用北斗+LoRa互补。

第三步:数据治理——建立“燃气数据字典”
统一设备编码、测点命名、计量单位,例如把“门站出口压力”标准化为“PS_OUT_001_MPa”,避免后期跨系统调用混乱。
第四步:场景试点——小步快跑验证ROI
选取一个地级市作为“样板间”,先上线工商户远程抄表与管网GIS两大模块,三个月内实现:
- 抄表人工成本下降60%
- 供销差率从4.2%降至2.8%
第五步:组织变革——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策
撤销原有“信息中心”,成立数字运营部,成员50%来自一线运维、30%来自IT、20%来自数据科学,采用OKR考核,季度迭代。
常见疑问快问快答
Q:老设备没有通讯接口怎么办?
A:加装协议转换网关,支持Modbus、HART、OPC等十余种工业协议,改造成本约为设备原值的3%-5%。
Q:数据上云后安全如何保障?
A:采用国密SM4加密+零信任架构,所有终端双向证书认证;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部署单向隔离网闸。

Q:中小企业预算有限,能否分阶段投入?
A:可租赁新奥“燃气云”SaaS,按表具数量阶梯计费,首年投入最低可至传统自建方案的20%。
未来三年演进路线
- 2024:完成全国地级市以上管网数字孪生,泄漏定位精度提升至5米。
- 2025:接入绿电制氢、生物质气等多元气源,实现碳足迹全生命周期追踪。
- 2026:开放API给第三方开发者,打造“燃气+社区电商+碳交易”生态。
当燃气遇见工业互联网,管道不再沉默,数据开始呼吸,安全与效率在云端握手。新奥的实践告诉我们: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燃气企业的生存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