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五力模型是什么_如何应用

新网编辑 42 0

互联网金融五力模型脱胎于迈克尔·波特的经典五力框架,结合金融科技场景重新解构:平台议价力、资金方议价力、用户转换力、监管替代力、同业竞争强度。它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流量、数据、牌照、资本四要素交织的新金融生态里,一家平台到底靠什么持续赚钱?

互联网金融五力模型是什么_如何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平台议价力:谁掌握流量入口,谁就拥有定价权?

平台议价力指平台对资金端与资产端同时施加价格影响的能力。

  • 流量规模决定议价天花板:月活破亿的超级App能把资金成本压到比银行理财产品低50个基点。
  • 数据厚度决定议价深度:拥有10年以上用户行为数据的平台,坏账预测误差可控制在2%以内,从而向保险公司收取更低的风险分担费率。

自问:中小平台没有亿级流量怎么办?
自答:把垂直场景做穿——专注蓝领工资分期、跨境电商收款等细分赛道,用场景黏性替代规模黏性。


二、资金方议价力:银行、信托、小贷公司,谁才是“金主爸爸”?

资金方议价力体现在资金成本风控条款的双重挤压。

  1. 银行系资金成本年化3.8%,但要求平台兜底100%不良。
  2. 信托资金成本年化7%,可接受30%风险共担。
  3. 小贷公司资金成本年化12%,却允许平台完全出表。

自问:平台如何降低资金方议价力?
自答:用联合贷+助贷双轮驱动——头部平台拿银行低成本资金做规模,腰部平台拿信托资金做利润,尾部平台拿小贷资金做创新实验田。


三、用户转换力:为什么用户说换就换?

用户转换力=用户转移成本÷用户感知收益

互联网金融五力模型是什么_如何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转移成本包括账户体系绑定(如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历史数据沉淀(如微信支付分)。
  • 感知收益包括利率差(高30个基点即可撬动迁移)、体验差(放款速度从T+1提升到分钟级)。

自问:如何锁住用户?
自答:把金融服务嵌入交易闭环——外卖平台推出“先吃后付”,用户为了30元优惠券宁愿放弃年化低0.5%的竞品。


四、监管替代力:政策灰犀牛如何重塑行业格局?

监管替代力不是简单的合规成本,而是牌照价值重估

牌照类型2020年市场估值2023年市场估值
网络小贷10亿元2亿元
消费金融30亿元50亿元
数字银行100亿元

自问:监管趋严时,平台如何对冲?
自答:用科技输出替代金融自营——把风控系统SaaS化卖给城商行,按贷款余额0.5%收技术服务费,彻底规避资本金约束。


五、同业竞争强度:从千团大战到剩者为王

同业竞争强度取决于差异化阈值

  • 产品层:当所有平台都推出7×24小时放款时,速度不再是差异点。
  • 运营层:当行业CAC(获客成本)涨到500元/户时,只有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3000元的平台能存活。
  • 资本层:2023年行业融资总额同比下降72%,资金向头部平台集中,腰部平台被迫卖身。

自问:中小平台如何突围?
自答:用生态位错位策略——避开C端红海,切入B2B2C模式:为连锁药店提供供应链金融,药店再向消费者提供分期购药服务。

互联网金融五力模型是什么_如何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六、五力模型的动态平衡:2024年最新打法

当五力同时加压时,平台需要动态再平衡

  1. 平台议价力↑:通过接入央行征信降低坏账,反向要求资金方降低兜底比例。
  2. 资金方议价力↓:发行ABS把30亿元存量贷款出表,释放资本金承接银行新增授信。
  3. 用户转换力↓:上线“会员等级+积分商城”,用户流失率从15%降至8%。
  4. 监管替代力→:申请金控牌照,把支付、征信、小贷、基金销售装进同一法人主体。
  5. 同业竞争强度↓:并购区域型消金公司,市场份额从3%跃升至12%。

自问:五力模型会失效吗?
自答:当央行数字货币全面落地时,现有五力将被重构——流量入口可能从App迁移到数字钱包,资金方议价力彻底消失,监管替代力变为单一央行通道。届时,新的五力模型将围绕数据主权、算法黑箱、跨境流动性重新展开。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