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到底怎么开?先厘清“三证”与“三类”
很多人一上来就问“互联网医院怎么开”,其实要先回答“开哪一种”。国家卫健委把互联网医院分为三类:

- 实体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依托线下三级医院,牌照最快,审批在省级卫健委。
- 第三方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企业主导,必须与线下医院签“唯一”合作协议,审批在省级卫健委+工信部。
- 远程医疗中心升级互联网医院:原有远程会诊中心直接换证,周期最短。
互联网医院资质申请流程:一张时间轴看懂
1. 前期准备阶段(0-2个月)
核心自问:我有没有“医疗+技术”双资质主体?
答:没有就提前设立。医疗主体可以是新设门诊部、诊所或收购一级医院;技术主体必须是内资公司,外资股权不得超过49%。
2. 系统建设与三级等保(2-4个月)
系统必须满足《互联网医院基本标准》:
- 电子病历三级以上认证
- 数据存储在境内,且通过三级等保测评
- 处方流转、药事服务、支付结算三大模块独立部署
3. 线下实体医疗场所验收(1个月)
即使纯线上业务,也必须设置不少于100㎡的实体接诊点,配备急救设备、药房、检验科。卫健委现场核查“五室分离”:诊室、药房、抢救室、档案室、污物处理室。
4. 省级卫健委审批(1-2个月)
提交材料清单:

- 可行性报告(含盈利模式)
- 与线下医院合作协议(平台型必须)
- 医师多点执业备案表(不少于5名主治以上)
- 信息系统三级等保报告
审批通过后,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加注“互联网医院”)。
最容易踩的四个坑
坑1:把“互联网医院”当成“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只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互联网医院必须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两者法律风险完全不同。
坑2:医师资质不合规
卫健委抽查重点:
- 医师是否完成多点执业备案
- 执业范围是否与互联网诊疗科目匹配
- 连续处方权是否超量(常见红线:慢性病续方超过8周)
坑3:数据合规被一票否决
2023年起,所有互联网医院必须通过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PIA),未通过直接驳回。
坑4:医保对接失败导致业务停摆
医保接口需要单独向省级医保局申请,技术文档多达300页,建议提前6个月启动。

成本与周期:一张表算清账
项目 | 自建型 | 平台型 |
---|---|---|
系统开发 | 80-120万 | 150-200万 |
三级等保 | 15-20万 | 15-20万 |
实体场所装修 | 30-50万 | 30-50万 |
医师签约 | 20-30万/年 | 20-30万/年 |
审批周期 | 6-8个月 | 8-12个月 |
拿到牌照后,如何快速跑通商业模式?
1. 先选高毛利专科
皮肤科、男科、慢病管理三大专科线上化率超过60%,复诊处方量稳定。
2. 用“医保+商保”双轮驱动
医保覆盖常见病复诊,商保覆盖高端体检、基因检测,客单价提升3倍。
3. 建立“医+药+险”闭环
与药企谈判拿到独家品种,与保险公司共建慢病管理计划,用户留存率从25%提升到58%。
2024年政策风向标
国家卫健委最新征求意见稿释放三点信号:
- 互联网医院必须接入“全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共享库”,2025年前完成。
- AI辅助诊断需单独备案,未经备案的算法不得用于处方。
- 处方外流比例限制取消,鼓励与零售药店合作。
常见Q&A
问:可以用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吗?
答:不可以。互联网医院禁止“承包科室”“变相加盟”,一旦发现直接吊销牌照。
问:外资能控股互联网医院吗?
答:医疗主体必须内资控股;技术主体外资股比≤49%,且不能接触患者诊疗数据。
问:拿到牌照后多久必须开业?
答:6个月内必须产生首笔合规诊疗收入,否则卫健委启动“僵尸牌照”清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