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的“三极”版图长什么样?
过去二十年,BAT(百度、阿里、腾讯)是流量与资本的代名词;未来十年,**“三极”将演变为:超级基建极、场景深耕极、跨境连接极**。 - **超级基建极**:以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为核心,向下做芯片、操作系统,向上做行业PaaS,形成“水电煤”式垄断。 - **场景深耕极**:抖音、美团、拼多多把“人找货”升级为“货找人”,用算法把线下万亿级场景颗粒度切到“分钟级”。 - **跨境连接极**:TikTok、SHEIN、Temu把国内极致供应链与海外碎片化需求对接,成为新一代“全球路由器”。

二、普通人还能在哪条赛道找到缝隙红利?
1. 下沉市场的“本地生活+银发经济”
问:县城60岁以上网民已破1.2亿,他们最需要什么? 答:**“一键可达”的本地服务+情感陪伴**。 - 案例:山东某县城小程序“爸妈食堂”,子女远程为父母订餐,日均订单800单,毛利28%。 - 机会点:把美团没有的“小饭桌、陪诊、上门修脚”做成标准化SKU,用企业微信做复购。
2. 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孪生小工单”
问:中小工厂为什么愿意花钱买SaaS? 答:**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是为了“少罚钱”**。 - 环保、安监、税务三张网越织越密,工厂主需要实时数据“自证清白”。 - 玩法:用低代码搭一套“电子台账”,按机床数收年费,单厂客单价3000元,全国30万家目标市场。
3. 跨境直播的“华人代购2.0”
问:TikTok Shop封了小店,华人怎么继续卖货? 答:**转做“海外私域团购”**。 - 把直播间粉丝导到WhatsApp社群,用小程序拼团,物流走“华人仓+本地快递”,退货率低于3%。 - 关键:选品只打“中国独有”心智,比如汉服、养生茶、3C小配件。
三、技术变量:哪些黑科技会重塑流量入口?
1. 鸿蒙Next:一次开发,多端收割
**2025年鸿蒙设备目标10亿台**,意味着: - 同一套代码可同时跑在手机、车机、手表、电视上,**开发成本直降50%**。 - 流量洼地:车机小程序(导航、加油、咖啡预订),目前日活仅300万,早期入局者ROI是手机端的3倍。
2. AIGC的“长尾内容复活”
问:公众号打开率跌到5%,还有必要写吗? 答:**用AI把旧文改短视频,重新分发**。 - 工具链:ChatGPT写脚本→HeyGen生成数字人→剪映一键成片,单条成本5元。 - 实测:把2020年的旅游攻略翻新成60秒短视频,在视频号投流,CPM只要8毛,转化率却提升4倍。

3. 数字人客服的“情绪价值”
传统客服只能解决问题,**数字人客服还能“创造好感”**。 - 案例:某美妆品牌用数字人直播答疑,同时记录用户肤质数据,30天私域沉淀12万精准粉,复购率提升37%。
四、政策暗线:合规成本如何变成竞争壁垒?
问:数据出境、算法备案、个人信息保护,是不是扼杀了创新? 答:**恰恰相反,它们把“野路子”清场,留下正规军**。 - **数据出境**:中小跨境卖家被迫用“境内数据托管+境外脱敏调用”方案,阿里云新加坡节点因此涨价30%,但合规卖家反而拿到更多流量倾斜。 - **算法备案**:抖音已公示1000+算法,**未备案的直播间自然流量腰斩**,倒逼团队把“玄学投流”升级为“可解释模型”。
五、实操清单:三个月内可落地的三步走
- 选极**:先判断自己更接近“超级基建”“场景深耕”还是“跨境连接”,再决定是卖铲子还是挖金子。
- 卡位**:用微信/抖音/小红书搜索行业长尾词,记录前50条内容的发布时间,**找到30天以上的空档选题**,用AI批量填充。
- 筑墙**:把用户导到企业微信,用“标签+SOP”做分层运营,**首月目标不是GMV,而是把30%的新客变成180天内的二次购买**。
六、尾声:为什么“慢”才是未来十年最快的捷径?
当流量红利见顶,**“深耕单一人群、单一品类、单一渠道”**的慢公司,反而能享受复利。 - 案例:深圳一家只做“宠物智能饮水机”的工厂,五年只迭代两款产品,靠亚马逊VC账号年销3亿,净利率28%。 - 启示:**与其追风口,不如在风眼里扎帐篷**,等风停时,别人摔下去了,你还在原地收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