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互联网人群画像?
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广撒网”式投放**已无法支撑ROI。人群画像的本质,是把模糊的“用户”拆成可触达、可运营的“人”。它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预算花在谁身上**:避免把母婴广告推给单身男性。
- **内容怎么打动他**:同一款咖啡,学生党看价格,白领看产地。
- **渠道怎么选**:Z世代刷小红书,中产刷知乎。
互联网人群画像怎么做?
1. 数据层:先解决“有什么”
数据来源分三类:
- **一方数据**:自家APP/小程序的注册、浏览、下单记录;**埋点深度决定画像精度**。
- **二方数据**:广告平台的点击、曝光回传;抖音的“行为兴趣”标签即属此类。
- **三方数据**:运营商的基站轨迹、银联的消费层级;需通过DMP合规调用。
自问自答:数据量不够怎么办?
用“相似人群扩展”(Look-alike),以高价值用户为种子,让平台算法找出行为相似的潜在人群。
2. 标签层:把数据翻译成“人话”
标签体系遵循“**可解释、可运营、可迭代**”三原则:
- **静态标签**:性别、城市、设备价格(直接用于定向)。
- **动态标签**:近30天搜索“露营”频次>3次(需实时更新)。
- **预测标签**:基于RFM模型预测“即将流失”用户(需机器学习介入)。
案例:某美妆品牌发现“夜间浏览+收藏口红”的用户,次日转化率高出均值47%,遂建立“夜猫剁手党”标签,针对性推送“熬夜面霜”组合装。
3. 应用层:让画像“跑”起来
画像不是PPT,要嵌入三个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广告投放**:用“高客单+美妆达人”标签在B站投UP主合作视频,CPC降低22%。
- **产品迭代**:发现“小镇青年”用户卸载主因是“安装包过大”,推出极速版后留存提升19%。
- **私域运营**:给“母婴-0-1岁”标签用户推送“辅食日历”小程序,社群活跃度提升3倍。
人群细分有哪些维度?
1. 人口属性:最基础却最易错
误区:把“年龄25-35”当成“中产”。
正确做法:**叠加消费能力**(如“iPhone近三代用户”)+**城市级别**(一线/新一线)+**家庭阶段**(已婚已育)。
2. 行为轨迹:比“你是谁”更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
细分案例:
- **深度互动型**:近7天加购≥2次但未支付,需推限时券。
- **内容依赖型**:90%流量来自短视频,图文页跳出率80%,应减少长图文。
- **比价敏感型**:多次点击“价格排序”,可突出“全网低价”标签。
3. 心理动机:从“功能需求”到“情感需求”
用KANO模型拆解:
- **必备属性**:外卖用户要求“准时达”。
- **魅力属性**:发现“95后”点奶茶时,杯套印有“emo文案”会主动晒图。
自问自答:如何挖掘心理动机?
在支付完成页插入1个选择题:“您今天下单的主要原因是?”选项设计覆盖“尝鲜/囤货/社交/犒劳自己”,回收1万条数据即可提炼动机占比。
4. 生命周期:同一人的不同“阶段身份”
以电商为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新手期**:注册3天内未首单,推“新人1分购”。
- **成长期**:近30天复购≥2次,推“会员试用”。
- **成熟期**:年消费≥5000元,推“专属客服+生日礼盒”。
- **流失期**:90天未登录,推“回归礼包”短信。
避坑指南:90%团队会踩的3个雷
- 标签冗余:某APP建了2000+标签,运营实际只用30个。解决方法是每季度清理“近90天调用次数=0”的标签。
- 静态画像:用户去年是“学生”,今年已工作,若标签不更新,推送考研课程必被投诉。
- 隐私合规:2023年某头部平台因“未经同意使用运营商数据”被罚50万,需确保数据来源的“三重授权”。
未来趋势:画像的“下一站”
随着大模型普及,人群画像将向**实时化、场景化、情感化**演进:
- **实时化**:基于用户当前浏览内容,5分钟内生成“此刻兴趣”标签。
- **场景化**:结合LBS+天气,给暴雨中的用户推“外卖延时补贴”。
- **情感化**:通过语音情绪识别,发现用户客服通话中“愤怒”,自动升级至高级客服。
最终,画像不再是“标签集合”,而是**一个会自我进化的数字孪生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