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费规模_2024年还能翻倍吗

新网编辑 11 0

2024年还能翻倍吗?大概率不会,但**复合增速仍将保持在20%左右**,行业正从“爆发式增长”转向“结构性成长”。

互联网保费规模_2024年还能翻倍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互联网保费规模到底有多大?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2023年互联网人身险与财产险合计保费收入**4949亿元**,同比增长**18.2%**,占行业总保费**11.7%**。其中:

  • 人身险:3746亿元,占比75.7%
  • 财产险:1203亿元,占比24.3%

为什么增速放缓却依旧被资本看好?

1. 用户渗透率仍在爬升

截至2023年底,线上购险用户**3.48亿人**,占网民整体**32.4%**,对比电商渗透率(80%+)仍有**一倍以上的提升空间**。

2. 客单价持续抬升

2021年平均客单**1200元**,2023年已升至**1780元**,**两年复合增速21%**。背后是长期医疗险、定期寿险等高价值产品的线上化。

3. 渠道成本优势显著

传统代理人渠道综合成本率**28%—35%**,而互联网直营**8%—12%**,**每百元保费可多释放20元利润空间**。


哪些细分赛道正在悄悄爆发?

健康险:从“百万医疗”到“带病体”

2023年互联网健康险规模**1860亿元**,同比增长**26%**。亮点:

互联网保费规模_2024年还能翻倍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非标体智能核保**已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等120种慢病,件均保费提升**40%**。
  2. **药械支付+保险**模式跑通,抗癌特药责任带动件均保额突破**400万元**。

宠物险:单均保费突破1200元

宠物险2023年线上保单量**480万单**,同比**+210%**。头部平台与连锁宠物医院系统直连,**理赔周期从7天缩短至2小时**。

碎片化意外险:场景嵌入带来增量

共享单车、网约车、剧本杀等场景险合计贡献保费**92亿元**,件均**6—15元**,**毛利率却高达55%**。


中小公司如何突围?

自建流量 VS 平台分销

模式首年保费占比获客成本复购率
自建私域18%45—60元/人42%
平台分销82%120—180元/人19%

结论:**“公域获客+私域沉淀”组合打法ROI最高**,头部公司已把私域复购率做到**55%**。

技术杠杆:RPA核赔+AI客服

某中型财险公司上线智能核赔后,**万元以下案件结案时效从3天降至15分钟**,全年节省人力成本**2200万元**。


监管新规如何影响规模天花板?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要点

  • 储蓄型产品**仅限持牌险企自营平台销售**,第三方渠道只能分销保障型。
  • **投连险、万能险**全面下线,预计减少保费**400—500亿元**。

数据安全与可回溯

2024年1月起,所有互联网保单必须**“双录+区块链存证”**,技术投入增加**单均成本3—5元**,但**理赔纠纷率下降30%**。

互联网保费规模_2024年还能翻倍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24—2026规模预测模型

基于渗透率、客单价、监管三大变量,给出三种情景:

  1. 基准情景:渗透率每年提升3个百分点,客单价年增8%,2026年规模**7600亿元**。
  2. 乐观情景:健康险带病体放量+宠物险爆发,2026年规模**8900亿元**。
  3. 悲观情景:监管进一步收紧储蓄险,2026年规模**6800亿元**。

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Q:现在入局是不是太晚了?

A:从**细分人群和细分场景**看仍有大把机会。例如,**60岁以上人群线上购险占比仅7%**,但老年防癌险需求年增**50%+**。

Q:盈利拐点何时出现?

A:头部平台已给出答案——**综合成本率低于95%即进入盈利通道**。2023年Top10互联网险企中已有**4家实现承保盈利**。

Q:未来最大的风险点?

A:**流量红利见顶**与**利率持续下行**双重挤压。前者靠深耕私域,后者靠**浮动收益型保障产品**对冲。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