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中国保险业必须拥抱互联网?
传统线下代理人模式增长见顶,人力成本与获客成本双高,而Z世代用户超七成已习惯线上比价、投保。监管也在推动“互联网+保险”——银保监会的《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明确鼓励科技赋能。一句话:不转型,就出局。

二、互联网保险的核心打法:从“卖产品”到“经营用户”
1. 数据驱动的精准画像
- 通过小程序埋点+支付行为识别用户生命周期:新婚、购车、育儿三大节点投保需求激增。
- 利用联邦学习在不泄露隐私的前提下,与电商、出行平台交换风险标签,将获客成本降低。
2. 场景化嵌入
问:如何把保险“藏”进日常生活?
答:在共享单车订单完成页弹出1元骑行意外险;在机票支付成功页推荐航班延误险。场景越贴近,转化率越高,退保率越低。
三、未来五年线上获客新趋势
1. 短视频+直播成标配
抖音、视频号已开放保险类目,2023年平安好车主直播单场成交破亿。关键不是讲条款,而是用案例故事:比如“30岁程序员熬夜猝死,定期寿险如何兜底”。
2. AI数字人客服
24小时在线解答健康告知,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8%,比人工坐席节省60%人力。用户深夜咨询也能秒回,体验感直接拉满。
3. 私域社群裂变
问:如何避免社群沦为广告群?

答:采用“3天打卡+专家义诊”模式——用户连续三天分享运动步数,即可获得免费体检名额;专家在群内解读报告时顺势推荐百万医疗险,成交率提升。
四、中小险企如何低成本突围?
1. 借力超级平台
无需自建APP,直接入驻支付宝“蚂蚁保”或微信“腾讯微保”,按效果付费CPS模式,前期零开发成本。
2. 打造爆款单品
聚焦老年防癌险或少儿门急诊险等细分赛道,用极致性价比打爆单品,再交叉销售长期险。众安“尊享e生”就是典型案例。
3. 区块链理赔提速
与医院HIS系统直连,就诊数据上链,实现商保直付,用户出院即结算。理赔周期从7天缩短至30分钟,口碑裂变效应显著。
五、监管红线与避坑指南
- 严禁夸大收益:互联网保险需用醒目字体提示“本产品为保险,非存款”。
- 健康告知必须弹窗单独确认,不可默认勾选。
- 直播话术需提前备案,禁止使用“保本”“稳赚”等违规词汇。
六、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答疑
Q:线上买保险,理赔会不会更难?
A:2023年互联网保险理赔获赔率已达98.7%,关键在投保时如实告知。建议用智能核保工具,3分钟完成健康问卷,不留隐患。

Q:价格这么便宜,是不是保障缩水?
A:互联网保险砍的是渠道费用,而非保障责任。以重疾险为例,同样保额线上比线下便宜20%-30%,因省去代理人佣金。
七、写在最后:留给从业者的时间窗口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将从目前的13%提升至35%。这意味着:未来三年是抢滩登陆期。谁先完成数字化基建、谁就能掌握下一个十年的增长门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