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综合国家卫健委、弗若斯特沙利文、艾瑞三家机构最新口径,**202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500亿元**,同比增速保持在25%左右。其中在线问诊、医药电商、慢病管理、数字疗法四大板块贡献了超过80%的营收。

为什么增速依旧保持两位数?
政策端:支付与监管同步松绑
- 医保电子凭证已覆盖**全国90%以上**三级医院,线上购药可直接医保结算;
-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处方药线上销售全面放开**,医药电商天花板被瞬间抬高。
需求端:慢病人群与银发经济双重叠加
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3.3亿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接近60%。他们更偏好“足不出户复诊+送药到家”模式,**人均年线上医疗支出突破1800元**,远高于其他年龄层。
---四大细分赛道谁最赚钱?
在线问诊:流量变现天花板初现
2024年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但平均客单价仅**45元/次**,平台盈利依赖会员制与广告。头部平台如平安好医生、微医已把重心转向**企业健康管理**,B端毛利率可达**60%**。
医药电商:处方药带来第二波红利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两大巨头占据**70%**市场份额,处方药销售占比从2022年的**18%**跃升至2024年的**42%**。高毛利专科药(如肿瘤、免疫制剂)线上渗透率仍不足**15%**,**未来三年复合增速有望保持35%**。
慢病管理:SaaS+保险支付模型跑通
以糖尿病为例,**数字化管理可使HbA1c下降0.8%-1.2%**,保险公司愿意为达标用户降低**10%-15%**保费。2024年赛道规模约**800亿元**,**保险付费占比首次超过C端自费**,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增强。
数字疗法:三类证落地,商业化元年开启
截至目前,已有**19款**数字疗法产品通过NMPA三类医疗器械审批,覆盖失眠、抑郁、哮喘等适应症。按疗程收费模式下,**单患者ARPU可达2000-5000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

下沉市场还有多少增量?
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占全国**63%**,但互联网医疗渗透率仅**18%**,远低于一二线城市的**45%**。制约因素有三:
- **医保统筹层次低**,线上结算尚未打通;
- **基层医生数字技能不足**,处方外流意愿弱;
- **冷链物流成本高**,专科药配送时效难保证。
不过,随着**县域医共体**建设完成,以及**邮政、顺丰冷链下沉到县**,预计2026年下沉市场贡献的GMV占比将从目前的**22%**提升至**35%**。
---资本还愿意继续烧钱吗?
2023年互联网医疗赛道融资总额**同比下降37%**,但**单笔融资金额中位数却从1.2亿元升至2.5亿元**,资本明显向头部集中。机构现在最关注三个指标:
- **付费用户留存率≥45%**;
- **单用户年度医疗支出≥1500元**;
- **保险或药企付费占比≥30%**。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条件,项目才能拿到下一轮融资。
---未来三年最值得押注的机会点
1. 处方外流带来的DTP药房增量
国家推动“双通道”药店数量从2023年的**3000家**增至2025年的**10000家**,**肿瘤、罕见病、免疫制剂**等高值药品线上销售将爆发。
2. AI辅助诊断与个性化用药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RWD)**的AI算法可将基层医生诊断准确率提升**15%-20%**,同时降低**10%**用药不良反应,药企愿意为精准用药方案支付**每例200-500元**技术服务费。
3. 数字疗法进医保
浙江、广东两地已把失眠、抑郁数字疗法纳入地方医保,**报销比例50%-70%**。若2025年推广到全国,**市场规模将放大5-8倍**。
---企业如何快速卡位?
想在这片6500亿元的大蛋糕里切下一块,必须做到:
- **与头部药企共建专科中心**,锁定高毛利处方药;
- **把慢病管理SaaS卖给保险公司**,用疗效换保费;
- **在下沉市场自建前置仓+冷链车队**,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
谁先完成“支付—诊疗—药品—履约”闭环,谁就能在2026年之前占据**10%以上**市场份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