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游行业?
上游行业指处于产业链最前端、直接获取自然资源或提供基础原材料、能源、设备与技术的环节。典型代表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矿山采掘、农林牧渔、半导体硅片、化工原料等。它们离终端消费者最远,却是整条价值链的“起点”。

上游行业有哪些?一张图看懂分类
为了快速建立认知,不妨把上游行业拆成四大类:
- 能源类:原油、天然气、煤炭、铀矿、锂矿、稀土。
- 金属矿产类:铁矿、铜矿、铝土矿、金矿、钴矿。
- 农林原料类:大豆、玉米、棉花、木材、橡胶、渔业捕捞。
- 高精密基础件类:硅片、光刻胶、碳纤维、航空发动机叶片。
只要产品还没经过深度加工,且被中下游用作“生产资料”,基本都归上游。
上游行业怎么赚钱?核心逻辑拆解
1. 赚资源价差:低成本锁定,高价卖出
上游企业最大的护城河是资源禀赋。以锂矿为例,全球58%的锂资源分布在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拥有矿权的公司,吨矿开采成本不到3000美元,而碳酸锂现货价一度冲到8万美元,毛利高达90%以上。
2. 赚周期红利:供需错配带来的价格暴涨
资源品价格呈“长熊短牛”特征。当需求突然爆发(新能源车、储能),而产能释放需要2-3年,价格就会暴力拉升。2021年硅料从8万元/吨涨到30万元/吨,通威股份一年净利润翻了4倍。
3. 赚技术溢价:把初级原料做成高纯度、高性能
不是所有上游都只卖“原矿”。以半导体硅片为例,从石英砂到12英寸晶圆,需要经过提纯、拉晶、切片、抛光等十几道工序,技术壁垒极高。日本信越化学毛利率长期保持在45%以上,远超普通金属硅厂。

4. 赚政策补贴:碳中和、能源安全带来的红利
中国光伏级多晶硅企业,每度电享受0.1-0.15元补贴,折合每吨成本下降3000元;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给本土锂矿开采提供10%税收抵免。政策红利直接转化为利润。
如何判断一家上游公司是否值得投?
看资源储量与品位
储量决定天花板,品位决定成本。以铜矿为例,全球平均品位0.5%,而紫金矿业卡莫阿铜矿品位高达5.5%,开采成本仅为同行一半。
看产能投放节奏
资源项目从勘探到投产平均5-7年。如果一家公司未来三年没有新增产能,即使价格暴涨也难兑现业绩。
看长协价占比
部分上游企业与下游签订3-5年长协,锁定70%以上销量,可平滑周期波动。例如淡水河谷80%的铁矿石以指数均价-折扣形式销售,抗风险能力更强。
上游行业常见风险与对冲策略
价格波动风险
对策:

- 期货套保:江西铜业每年在LME卖出铜期货,对冲现货价格下跌。
- 签订长协:减少现货敞口。
政策与环保风险
对策:
- 提前布局海外资源:华友钴业在刚果(金)拥有6座铜钴矿,规避国内环保限产。
- 绿色技术升级:采用尾矿干排、废水零排放工艺,降低关停概率。
地缘政治风险
对策:
- 资源国多元化:天齐锂业同时布局澳大利亚格林布什、智利阿塔卡玛、中国甘孜州。
- 股权换资源:以参股形式绑定当地政府利益,降低国有化风险。
未来五年,哪些上游赛道最值得关注?
铜:电气化时代的“新石油”
新能源车单车用铜量是燃油车4倍,叠加电网升级,全球铜需求年复合增速预计3.5%。而未来五年铜矿供给增量仅1.8%,缺口持续扩大。
高纯石英砂:光伏与半导体的“粮食”
N型硅片对石英坩埚纯度要求≥99.998%,全球仅美国尤尼明、挪威TQC、中国石英股份三家企业能量产。2025年前供需缺口或达50%。
稀土磁材:机器人+风电双轮驱动
人形机器人每台需3-5kg高性能钕铁硼,特斯拉Optimus量产将带来万吨级新增需求。中国掌握全球80%分离产能,议价权极强。
普通人如何参与上游红利?
1. 股票:选择资源储量高、成本曲线左侧、产能即将释放的龙头,如紫金矿业、通威股份。
2. 商品ETF:华宝油气、南方有色金属ETF一键布局多个品种。
3. 期货期权:适合专业投资者,用沪铜、沪镍期货捕捉波段。
4. Reits:鹏华深圳能源REIT底层资产为天然气发电,享受能源价格上行。
自问自答:为什么上游行业总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因为资源品供给弹性极低,需求一旦爆发,短期无法扩产,价格呈指数级上涨;而当产能集中释放后,又进入长期过剩,价格暴跌。这种“蛛网模型”导致盈利极度不稳定。投资者需精准把握周期位置,在产能出清末期布局,在产能投放高峰前退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