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渔业如何转型_互联网+渔业怎么做

新网编辑 19 0

传统渔业为何必须拥抱互联网?

过去渔民靠天吃饭,行情波动大、销售渠道单一,常常“丰收却亏本”。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信息壁垒、缩短流通链条、放大品牌声量。当消费者越来越习惯手机下单、直播看捕捞现场,传统渔业若继续守着码头批发,只能被边缘化。

传统渔业如何转型_互联网+渔业怎么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互联网+渔业第一步:数字化捕捞与溯源

很多从业者问:数字化是不是要花大钱?

答:不一定。低成本方案也能立竿见影:

  • 在渔船上安装千元级北斗定位与温湿度传感器,实时回传捕捞坐标与仓储环境;
  • 用微信小程序生成“一鱼一码”,扫码即可看到捕捞时间、海域、检测报告;
  • 将上述数据同步到京东、拼多多溯源专区,平台会给予流量倾斜。

浙江舟山一位船老大用这套组合,半年内溢价率提升,退货率下降。


如何打造爆款海鲜电商品牌?

1. 选品:锁定“高复购+高毛利”单品

不是所有海鲜都适合线上。带壳类(如牡蛎、鲍鱼)耐运输、客单价高;冻品小包装(如虾仁、带鱼段)复购率可达。避开活鲜长途运输的高损耗。

2. 内容:用“第一视角”讲捕捞故事

抖音上点赞最高的渔业视频,往往是船员手持GoPro记录撒网、收网全过程。真实场景比精修图更能建立信任。记得在评论区置顶“今日捕捞量”,制造稀缺感。

传统渔业如何转型_互联网+渔业怎么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渠道:多平台矩阵而非单押淘宝

  • 抖音直播:适合秒杀尾货,流量爆发快;
  • 小红书:投放“海边Vlog+食谱”,吸引年轻女性;
  • 私域社群:用企业微信沉淀老客户,48小时闪购清库存。

冷链物流怎么降本增效?

痛点:海鲜对温度敏感,物流成本占比高达。

解决方案:

  1. 产地共享冷库:政府补贴建设的冷链园区,按托盘计费,比自建省;
  2. 干线+落地配组合:顺丰冷运负责跨省,同城用美团闪购骑手,比全程冷链便宜;
  3. 泡沫箱+冰袋标准化:统一规格后,快递计费从“按体积”转为“按重量”,单票降。

渔民如何学会短视频运营?

不会剪辑、不敢上镜?

答:用“三件套”快速入门:

  • 手机支架+补光灯:成本百元,解决画面抖动和昏暗;
  • 剪映“一键成片”模板:导入素材自动生成字幕、配乐;
  • 脚本公式:“今日海域风浪→撒网特写→收货展示→价格公布”,照读即可。

福建霞浦县组织“渔民手机摄影班”,培训后账号平均涨粉,直播首秀卖出。

传统渔业如何转型_互联网+渔业怎么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政策红利与金融工具别错过

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对渔业企业给予:

  • 产地冷链项目补贴;
  • 电商平台年费减免;
  • 网商银行“捕捞贷”,按渔船GPS轨迹授信,利率比民间借贷低。

申请流程:登录县级农业农村局官网→填写渔船编号→上传近三个月销售流水→三个工作日放款。


未来趋势:渔业元宇宙与碳汇交易

看似遥远,实则已有试点:

  • 海南一家企业用VR技术让消费者“潜入”深海渔场,虚拟投喂石斑鱼,线下同步寄送同款真鱼;
  • 广东湛江探索“渔业碳汇”,通过海草床修复吸收二氧化碳,经核证后可在碳交易所出售,每吨价格。

提前布局的企业,将获得新的估值逻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