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旅游企业到底靠什么赚钱?
很多人以为旅游平台只是“卖机票、订酒店”,其实利润结构远比表面复杂。主流收入可以拆成佣金、广告、金融、数据、会员五大板块,每一块又衍生出不同玩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佣金模式:最传统也最稳的现金流
平台撮合交易后向供应商抽佣,比例因品类而异:
- 机票:0.5%–3%,航司官网直销挤压下持续走低
- 酒店:10%–20%高星酒店议价能力强,低星民宿反而更高
- 度假线路:8%–15%打包产品毛利高,但售后成本也高
携程、同程、飞猪都靠这一模式起家,如今仍占营收大头。
广告与流量变现:把搜索页变成“黄金展位”
当用户打开App输入“三亚酒店”,前几条结果往往是付费推广位。收费方式包括:
- CPC点击付费:酒店按每次点击出价,竞争激烈的关键词单次可超5元
- CPT时段包断:节假日黄金位置按天售卖,一天费用可达六位数
- 品牌专区:航司或连锁酒店购买关键词“霸屏”,强化品牌心智
2023年某头部平台广告收入已突破百亿,占总营收近两成。
金融业务:把“分期”做成利润发动机
旅游单价高、决策周期长,天然适合金融渗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消费分期:3期免息由平台贴息,6期以上用户承担年化12%–18%
- 供应链融资:平台用应收账款做质押,向酒店、旅行社放贷,利差3%–8%
- 旅行保险:航延险、取消险佣金率可达30%,且理赔概率低
某OTA财报显示,金融板块毛利率高达70%,远超佣金业务。
会员体系:把一次性交易变成长久订阅
为什么88元一张的“省钱卡”能卖千万份?核心在于锁定未来消费:
- 阶梯折扣:银卡酒店9.8折,金卡9.5折,黑卡8.8折,刺激升级
- 专属客服:高等级会员遇航班取消可优先改签,降低流失率
- 积分商城:积分兑换机票升舱,成本由航司承担,平台零库存
数据显示,付费会员年均下单频次是普通用户的2.7倍。
数据生意:把行程轨迹变成商业情报
当用户搜索“大阪亲子游”,平台能推断:
- 孩子年龄(关键词“亲子”+出行日期)
- 预算区间(筛选价格区间)
- 偏好酒店类型(是否勾选“泳池”“连通房”)
这些脱敏数据可反向卖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目的地政府:精准投放海外广告,按曝光量收费
- 连锁酒店集团:指导新店选址与定价
- 保险公司:定制航延险定价模型
2024年已有平台成立独立数据子公司,年营收增速超50%。
新兴模式:直播带货、内容种草与本地生活
抖音、小红书杀入赛道后,传统OTA被迫跟进:
- 直播套餐:酒店+门票组合价低于日历房,平台抽取20%–30%
- 达人分佣:KOL带观众下单,平台与达人按成交额五五分成
- 本地生活:把“景区门票”延伸到“密室逃脱”“露营装备租赁”,抢占周末经济
某平台2023年直播GMV突破300亿,成为增长最快的新曲线。
中小玩家如何突围?
面对巨头,垂直领域仍有机会:
- 深耕细分人群:专注银发族、残障旅行者,提供无障碍行程定制
- 买断特色资源:包下整条邮轮航线或小众目的地酒店,形成独家供给
- 工具化转型:不做交易,只做SaaS,为线下旅行社提供分销系统
2024年已有创业公司凭“潜水考证一站式平台”拿到B轮融资。
未来五年盈利版图会怎样演变?
佣金比例继续下探,广告与金融占比提升,数据交易将走向合规化。谁能把内容、交易、金融、会员四张网织得最密,谁就能在下一轮洗牌中活下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