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旅游未来发展趋势_智慧旅游如何改变出行体验

新网编辑 21 0

一、互联网+旅游到底“+”了什么?

很多人把“互联网+旅游”简单理解为在线订票、看攻略,其实远不止如此。它把数据、算法、场景、服务四要素深度耦合,让“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在线化、智能化、个性化。

互联网加旅游未来发展趋势_智慧旅游如何改变出行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数据: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

过去游客需要主动搜索酒店、航班;现在平台通过用户画像+实时位置+历史行为,把最匹配的选项推送到手机首页。携程的“猜你喜欢”点击率比传统列表高,就是数据精准度的直接体现。


2. 算法:动态定价让价格更透明

航空公司、酒店集团把剩余库存接入算法引擎,同一间房、同一航班在不同时间、不同设备上价格可能不同。这既帮商家去库存,也让愿意灵活出行的游客拿到低价。


3. 场景:线下触点被重新定义

景区闸机刷身份证即可入园,省去纸质票;高速服务区通过小程序点咖啡,人下车咖啡已好。线下场景成为线上流量的延伸,而非割裂的终点。


4. 服务:客服机器人+人工坐席混合模式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80%的机票退改需求由AI客服在30秒内解决,复杂问题再转人工。游客等待时间从平均分钟级降到秒级。


二、智慧旅游如何重塑“行前—行中—行后”?

行前:决策周期缩短一半

  • AR预览:打开飞猪,对准客厅地板即可“投放”三亚酒店阳台,提前感受海景。
  • 短视频种草:抖音同城页#周末去哪玩 话题播放量超亿次,评论区直接挂购票链接。
  • AI行程规划:输入“亲子、三天、预算”,系统秒出带门票、餐厅、避坑提示的路线图。

行中:一部手机走天下

  1. 数字身份:健康码、景区年卡、高铁票全部集成到微信卡包,亮码即可通行。
  2. 实时导览:高德地图“景区随身听”走到哪讲到哪,比真人导游更懂你的节奏。
  3. 无感支付:丽江古城的小店九成支持刷脸支付,游客忘带手机也能买鲜花饼。

行后:分享即复购

游客在朋友圈发布带定位的九宫格,系统自动生成“回忆杀”视频并推送优惠券,引导二次预订。马蜂窝数据显示,参与UGC活动的用户次年出行频次提升47%

互联网加旅游未来发展趋势_智慧旅游如何改变出行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未来五年,哪些技术会进一步颠覆体验?

1. 数字孪生景区:先虚拟后现实

张家界正在建设1:1数字孪生山体,游客可在元宇宙里试飞翼装,提前熟悉路线再实地打卡,降低高风险项目的试错成本。


2. 车载智能空间:车即目的地

自动驾驶普及后,车程本身成为旅游场景。蔚来ET7已试点“移动KTV”,未来可预约川藏线沿途无人机跟拍,车窗秒变巨幕影院。


3. 区块链信用体系:差评不可篡改

民宿老板最怕“职业差评师”。基于区块链的点评系统把每一条评价写入分布式账本,无法删除或修改,倒逼商家提升服务。


四、从业者该如何抓住红利?

传统旅行社:从卖线路到卖时间

年轻人愿意为“不用做攻略的6小时”付费。旅行社可转型“时间管家”,用系统帮用户筛选机票、酒店、演出,打包成“可退改”的灵活套餐。


景区运营方:数据资产化

把游客停留时长、消费偏好沉淀为可交易的API接口,反哺给周边餐饮、文创店。杭州宋城通过数据共享,带动周边商铺租金三年涨。

互联网加旅游未来发展趋势_智慧旅游如何改变出行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技术供应商:深耕细分场景

不要试图做“全能平台”,而是解决一个具体痛点。例如专做“高原反应险”的保险科技公司,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血氧,异常即触发救援。


五、用户最担心的隐私问题如何解决?

自问:我的定位、人脸、消费记录会不会被滥用?

自答:选择通过隐私计算技术的平台,数据可用不可见。例如支付宝“匿名刷脸”模式,景区只能收到“是否本人”的结果,无法获取原始人脸照片。


六、结语:互联网+旅游的终点是“无感”

当技术足够成熟,旅游将像呼吸一样自然:无需刻意规划,系统比你更懂你的喜好;无需排队等待,身份验证在毫秒级完成;无需事后回忆,AI已把精彩片段剪辑成电影。那时,我们不再谈论“互联网+旅游”,因为互联网早已隐身,成为空气般的基础设施。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