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企业到底有多少家?官方口径与第三方统计差异
截至2024年6月,银保监会官网公示的持牌互联网保险公司共7家;而《中国保险年鉴》补充统计的持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财产险、人身险公司合计128家;若再计入保险中介持牌机构(含全国性/区域性代理、经纪),数量迅速攀升至460+。为什么会出现三套不同数字?核心在于统计口径:是否只算“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是否包含“传统险企的互联网事业部”、是否把“保险中介”也算进来。

三类主体全景扫描:谁在真正做“互联网保险”
1.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7家)
- 众安在线:2013年首批牌照,场景险鼻祖,2023年保费规模295亿元。
- 泰康在线:背靠泰康集团,健康险占比超60%,2023年增速48%。
- 安心财险:车险业务收缩,转向短期健康险,目前处于风险处置期。
- 易安财险:2023年被比亚迪全资收购,更名“比亚迪财险”,定位新能源车险。
- 百安保险:由百度、安联、高瓴合资,专注旅行与意外险。
- 和泰人寿:虽为寿险牌照,但90%保单来自互联网渠道。
- 瑞华健康:聚焦带病体保险,与微医、水滴深度合作。
2. 传统险企的互联网事业部(121家)
人身险公司中,平安健康、人保健康、招商信诺等43家已设立独立互联网事业部;财产险公司中,太保产险、大地保险、阳光财险等78家拿到互联网保险销售备案。它们的特点是:线下机构+线上自营平台双轮驱动,保费贡献率普遍在15%—35%之间。
3. 保险中介机构(340+)
全国性保险代理/经纪271家、区域性69家,典型如慧择、小雨伞、蚂蚁保、微保。它们不直接承保,却掌握流量入口,2023年促成保费规模2100亿元,占互联网总保费的62%。
数量激增背后的三大推手
政策松绑:从牌照稀缺到备案制
2013—2016年,监管只发了4张专业互联网保险牌照;2018年后,车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改为备案制,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一年新增50+家机构。
资本加持:2023年融资总额破百亿
- 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收购易安财险,蔚来投资汇鼎保险经纪。
- 互联网平台:抖音拿下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快手入股小雨伞。
- 健康科技公司:圆心科技、镁信健康通过收购曲线拿牌。
需求爆发:Z世代线上投保率已达73%
QuestMobile数据显示,18—30岁人群首次购买保险的场景中,73%发生在微信、支付宝、短视频直播间,倒逼险企加速线上化。
如何快速识别“真持牌”与“伪平台”
三步查询法
- 登录银保监会官网→在线服务→许可证信息查询,输入公司全称。
- 核对业务范围是否包含“互联网保险业务”或“保险经纪/代理”。
- 检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认证主体,是否与牌照名称完全一致。
避坑提示
若平台宣称“与30家保险公司合作”,却无法展示任何一家的授权书,大概率是无牌代销;若客服对保单验真支支吾吾,需立即警惕。

未来三年数量还会再翻倍吗?
增量空间:县域与银发市场
目前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仅12%,60岁以上人群不足5%;随着医保个账改革、长护险试点扩大,预计2027年将新增200—300家区域型保险科技公司。
存量洗牌:马太效应加剧
头部平台如蚂蚁保、微保已占据50%流量,中小机构若无法在细分场景(如宠物险、齿科险)建立壁垒,将被并购或退出。2023年已有17家保险中介机构注销牌照。
用户最关心的问题:选平台还是选产品?
自问:我只想买个便宜的百万医疗,需要研究企业数量吗?
自答:不必纠结总量,但务必确认“承保公司+销售平台”双持牌。例如,支付宝上的好医保由人保健康承保、蚂蚁保经纪销售,双重合规;而某些短视频直播间推荐的“首月1元”产品,可能由无区域限制的小公司承保,后续理赔纠纷频发。
附:2024年互联网保险企业名录(精简版)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7家) 众安在线、泰康在线、安心财险、比亚迪财险、百安保险、和泰人寿、瑞华健康 传统险企互联网事业部(部分) 人身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招商信诺、复星联合、华贵保险 财产险:太保产险、大地保险、阳光财险、国寿财险、太平财险 头部保险中介 慧择、小雨伞、蚂蚁保、微保、水滴、梧桐树、深蓝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