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5G无线接入技术_5G与4G无线接入技术区别

新网编辑 6 0

什么是5G无线接入技术?

5G无线接入技术(5G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简称5G RAT)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里负责终端与基站之间无线链路建立、维护与数据传输的全套技术集合。它包含**新型空口NR(New Radio)**、**大规模MIMO**、**毫米波通信**、**网络切片感知调度**等关键模块。与前几代相比,5G无线接入不再只是“速率更快”,而是把**超低时延、海量连接、高可靠**三大能力同时纳入设计目标。

什么是5G无线接入技术_5G与4G无线接入技术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5G与4G无线接入技术区别到底在哪?

1. 空口设计:从OFDM到灵活参数集

4G LTE采用固定15 kHz子载波间隔的OFDM,子载波数量和符号长度固定;5G NR则引入**可扩展参数集(Scalable Numerology)**,子载波间隔可在15、30、60、120 kHz之间动态切换,**符号长度随子载波间隔反比例变化**。这意味着:

  • **低频段**(Sub-6 GHz)用15/30 kHz,兼顾覆盖与容量;
  • **毫米波**(24 GHz以上)用120 kHz,缩短符号时长,对抗相位噪声。
---

2. 天线技术:大规模MIMO的质变

4G时代主流是4×4 MIMO,5G则直接跳到**64T64R甚至128T128R**。天线数量激增带来三大好处:

  1. **波束赋形更精细**:可把能量集中成窄波束,提升信噪比;
  2. **空分复用层数翻倍**:单载波可同时服务更多用户;
  3. **上下行解耦**:上行可用低频段补充覆盖,下行仍用高频段保证速率。
---

3. 频谱利用:毫米波与Sub-6 GHz协同

4G主要依赖Sub-3 GHz稀缺频谱;5G则把**毫米波(mmWave)**纳入正式频段。毫米波带宽高达400 MHz-800 MHz,**单载波即可实现万兆级峰值速率**。但毫米波衰减大,需要:

  • **波束管理**:基站与终端实时调整波束方向;
  • **多连接技术**:同一终端同时接入Sub-6 GHz与毫米波,无缝切换。
---

4. 时延控制:从“尽力而为”到“确定性”

4G LTE空口时延约20 ms;5G通过以下手段把**空口时延压到1 ms以内**:

  1. **迷你时隙(Mini-slot)**:最短仅占用2个OFDM符号,适合突发小包;
  2. **免授权调度(Grant-free)**:终端无需等待上行授权,直接发送;
  3. **URLLC专属资源池**:为高可靠业务预留时频资源,避免排队。
---

5. 网络架构:CU-DU分离与边缘计算

4G基站是“一体化”BBU+RRU;5G把基站拆成**CU(集中单元)、DU(分布单元)、RU(射频单元)**三级:

什么是5G无线接入技术_5G与4G无线接入技术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CU**跑在通用服务器上,负责PDCP/SDAP层,可下沉到边缘云;
  • **DU**处理RLC/MAC/PHY高层,放在接入机房;
  • **RU**只剩射频,体积小,可挂路灯杆。

这种分离让**边缘计算**成为可能:游戏、视频、工业控制应用直接跑在基站边缘,**往返时延再降10倍**。

---

用户最关心的三大疑问

疑问一:5G无线接入会不会更耗电?

答:终端侧确实需要更多天线与更高阶调制,但**5G芯片已采用7 nm/5 nm工艺**,功耗比早期4G芯片更低;同时**DRX深度休眠、BWP带宽自适应**等技术让终端在轻载时只监听窄带,**待机功耗与4G持平**。

---

疑问二:农村和偏远地区能享受5G无线接入吗?

答:可以。运营商采用**700 MHz“黄金频段”**建设5G,单站覆盖半径可达10-15 km,**只需原来4G基站数量的1/3即可实现广域覆盖**。再配合**动态频谱共享(DSS)**,4G/5G同频共存,平滑升级。

---

疑问三:5G无线接入安全吗?

答:5G在空口引入**256位加密算法、双向认证、SUCI隐藏用户标识**;核心网采用**服务化架构+切片隔离**,即使某一行业切片被攻击,也不会影响公众网络。实测表明,**5G空口抗干扰能力比4G提升10 dB以上**。

---

未来展望:5G-Advanced与6G的接力

2024年开始商用的**5G-Advanced(5.5G)**将在无线接入侧继续演进:

什么是5G无线接入技术_5G与4G无线接入技术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太赫兹频段**:0.1-1 THz,单载波带宽>10 GHz;
  • **AI原生空口**:用深度学习实时预测信道,**调制编码方案动态切换延迟<1 ms**;
  • **全双工技术**:同一时频资源同时收发,**频谱效率再翻倍**。

这些技术积累,将成为2030年6G无线接入的基石。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