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管红利消退后,什么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过去十年,谁拿到牌照谁就能狂奔;未来十年,**牌照只是入场券,数据与技术才是护城河**。 自问:没有场景的数据还能叫资产吗? 自答:不能。2024年起,央行《金融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无场景沉淀的数据”将被视为高风险,无法用于信贷风控**。这意味着: - **持牌机构**必须与实体场景深度绑定,例如消费金融公司必须与零售、教育、医疗等场景签排他协议; - **科技公司**若想输出风控,必须证明数据来源可追溯、授权链完整,否则模型再精准也无法备案; - **个人创业者**可以从小微场景切入,例如为社区菜场提供“交易分账+次日贷”组合,用真实流水换取数据价值。 ---二、AI大模型会取代风控经理吗?
自问:大模型能否替代人工审批? 自答:**只能替代80%的标准化工作,剩余20%的“灰度决策”仍需人**。 头部机构已验证的路径: 1. **贷前**:大模型用3000+维度做预筛,把通过率从12%提升到34%; 2. **贷中**:实时图谱监测资金去向,一旦发现“集中流入虚拟币交易所”即触发人工复核; 3. **贷后**:语音合成技术模仿当地口音提醒还款,逾期率下降7个百分点。 **关键提示**:中小平台无需自研大模型,可直接调用合规云(如腾讯云金融大模型),按调用量付费,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三、去中心化金融(DeFi)在中国还有机会吗?
自问:DeFi是否等同于“无监管”? 自答:**不是,中国版DeFi将以“联盟链+实名钱包”形式存在**。 案例: 某股份行已试点“碳排放收益权DeFi”,流程拆解: - **链上资产**:企业把未来三年的碳配额收益打包成NFT; - **智能合约**:当碳价高于55元/吨时,自动向投资者分红; - **实名钱包**:所有地址绑定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资金流与发票系统对接。 **个人参与方式**:通过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碳收益凭证”间接持有,起投金额仅1万元,年化收益6%-9%。 ---四、普通人如何零门槛参与互联网金融新基建?
三条路径,按风险从低到高排列: - **成为数据节点**:把日常消费数据授权给持牌征信机构,每月获得积分可兑换话费券; - **做场景代理**:帮本地宠物店接入“先享后付”系统,每笔交易分润0.3%; - **投资RWA(实物资产通证)**:例如用5000元购买“冷链仓储收益权”的1/10000份额,按季度收租金分红。 **风险提示**:所有RWA项目必须在“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可查,否则涉嫌非法集资。 ---五、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
| 赛道 | 市场规模预测 | 普通人切入点 | |---|---|---| | **跨境小微支付** | 2.3万亿元 | 做Shopify独立站卖家的“人民币收款+远期锁汇”代理 | | **养老金融AI投顾** | 1.8万亿元 | 考取“养老规划师”证书,为社区老人配置“国债逆回购+养老目标基金”组合 | | **数字藏品质押** | 900亿元 | 与画廊合作,用数字版画作做短期质押融资,利差3%-5% | ---六、避坑指南:三步识别伪创新
1. **查牌照**: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金融牌照查询”栏目输入公司全称,若显示“未查询到相关记录”,立即远离; 2. **看资金路径**:要求对方提供“银行存管协议”,若资金流入个人账户或境外交易所,直接举报; 3. **验技术底层**:索要区块链浏览器链接,若区块高度三天不更新,大概率是空气项目。 ---七、尾声:写给十年后的你
当互联网金融的“流量红利”彻底消失,**拼的不再是获客成本,而是对实体经济的渗透率**。 记住三件事: - **合规账本**比利润表更重要; - **数据颗粒度**决定估值上限; - **场景深度**决定生命周期。 现在种下的每一行代码、每一笔真实交易,都会在2034年的资产负债表上长成森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