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购买流程_2017年互联网保险理赔数据

新网编辑 10 0

201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次公开披露互联网保险年度经营数据,全年互联网保费收入达1835.3亿元,同比增长34.9%。站在今天回望,这组数字不仅记录了行业的爆发,也隐藏着消费者最关心的两大疑问:线上买保险到底怎么走流程?理赔真的像宣传那么顺利吗?下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2017年的真实数据拆给你看。

互联网保险购买流程_2017年互联网保险理赔数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互联网保险购买流程到底分几步?

很多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保险的人,以为“点几下就完事”,其实2017年主流平台的完整流程平均需要7.2分钟,共经历以下五步:

  1. 实名认证:上传身份证正反面+人脸识别,系统对接公安部数据库,平均耗时38秒
  2. 健康告知:根据险种弹出6~15条告知问卷,2017年因未如实告知导致的后期拒赔占比12.4%
  3. 智能核保:异常告知会触发AI二次问询,2017年智能核保通过率71%,剩余29%转人工。
  4. 支付出单:支持银行卡、微信、支付宝,2017年移动端支付占比83.6%,平均支付时长11秒
  5. 电子保单:PDF+短信双通道发送,2017年电子保单下载率92.7%,仍有7.3%用户要求纸质保单。

2017年互联网保险理赔数据透露了什么?

理赔速度:最快3分钟到账,平均2.6天

2017年全行业共处理互联网保险理赔案件1748万件,其中:

  • 车险小额快赔:拍照上传后3分钟到账,占比38%
  • 健康险闪赔:资料齐全后2.6天结案,比2016年缩短1.1天
  • 复杂案件:需线下调查的,平均9.4天

理赔纠纷:三大高发场景

2017年银保监会收到的1.9万件互联网保险投诉中,拒赔原因排名前三:

  1. 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占42.7%
  2. 等待期内出险,占19.5%
  3. 职业类别不符,占11.8%

为什么有人理赔快,有人却拖半个月?

把2017年理赔时效按人群拆分,会发现:

  • 资料一次性齐全的用户,平均1.9天结案;
  • 补充资料超过2次的用户,平均7.8天结案;
  • 节假日出险,时效延长1.3倍

因此,提前把病历、发票、检查报告拍成高清图片,是缩短理赔周期的关键。

互联网保险购买流程_2017年互联网保险理赔数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17年哪些险种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从保费维度看:

险种互联网保费(亿元)占该险种总保费比例
车险639.418.9%
短期健康险298.746.2%
意外险267.562.7%
寿险629.79.1%

可见意外险的互联网渗透率最高,而寿险仍以线下为主。


如何根据2017年数据优化今天的投保策略?

第一步:优先选择高渗透率险种

意外险、短期健康险的线上流程已跑通,2017年投诉率低于0.3%,可以放心网购。

第二步:健康告知用“智能核保”预演

2017年智能核保上线后,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常见异常加费承保除外承保的概率提高23%,提前测试能避免盲目投保。

第三步:理赔资料电子化存档

身份证、银行卡、过往病历扫描成PDF,存在手机云端,出险时直接调用,可缩短30%理赔时间。

互联网保险购买流程_2017年互联网保险理赔数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未来三年,2017年埋下的伏笔会怎样兑现?

2017年互联网保险的高增长,背后是移动支付普及大数据风控电子签名合法化三大基础设施的成熟。站在今天回看,正是这一年:

  • 奠定了“线上投保+线上理赔”的闭环;
  • 健康告知与智能核保成为行业标配;
  • 理赔时效从“周”缩短到“天”甚至“分钟”。

对消费者而言,看懂2017年的数据,就能在2024年及以后,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障。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