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联网十”?它与“互联网+”有何区别?
“互联网十”并非官方术语,而是业界对“互联网+”进入第十个年头后,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新阶段的俗称。它强调从连接走向共生,从流量红利走向价值红利。与早期“互联网+”侧重渠道线上化不同,“互联网十”更关注数据智能、产业操作系统、分布式商业三大底层升级。

互联网十的五大技术底座
- 5G-A与F5G:毫秒级时延让远程手术、工业控制成为日常。
- 隐私计算:解决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合规难题,激活沉睡政务数据。
- 数字孪生:城市、工厂、人体全面镜像,实时推演未来。
- Web3.0身份层:DID(去中心化身份)让用户真正拥有数据主权。
- AI生成式供应链:需求预测、柔性生产、动态定价一体化。
互联网十重塑的十大黄金赛道
1. 县域数字农业操作系统
问:小农户如何共享大科技?
答:通过“地块级数字孪生+卫星遥感+区块链溯源”,县域政府可搭建农业产业云,把农资、金融、电商、农技服务封装成API,本地创业者只需专注市场端。
2. 工业元宇宙运维外包
工厂数字孪生体需要7×24小时“运维医生”。懂OT又懂IT的工业元宇宙代运营团队,按设备数量订阅收费,毛利可达60%。
3. 老年能力数字银行
把老年人的健康数据、技能证书、社区信用转化为可交易的“能力NFT”,解决银发再就业与保险公司风控双重痛点。
4. 分布式能源路由器
家庭光伏、储能、充电桩通过能源版“滴滴”实时竞价,创业者赚取交易撮合佣金。
5. 跨境数据托管仓
RCEP框架下,数据出境需求激增。在自贸区搭建“数据海关”,提供合规清洗、加密计算、监管沙箱一站式服务。

6. 数字人IP孵化工厂
为中小品牌批量生成低成本、可换脸的数字人主播,按GMV抽佣。
7. 城市级碳账户SaaS
政府需要量化居民低碳行为。创业者开发碳积分小程序,对接公交、外卖、垃圾分类场景,广告与碳交易双重变现。
8. 处方流转安全云
医院处方外流需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提供国密算法+TEE可信执行环境的处方加密流转服务,按次收费。
9. 非遗数字版权交易所
把苗绣、唐卡等非遗纹样生成数字藏品,全球设计师可付费调用,收益自动分账给传承人。
10. 青少年AI心理陪护
用多模态情感计算识别学生抑郁倾向,为学校提供“AI心理老师+真人督导”混合服务,按学生人头年费制。

创业者如何卡位?三步落地法
第一步:选“数据洼地”而非“流量红海”
优先切入政务、工业、农业等传统IT渗透率低于20%的领域,竞争弱、补贴高。
第二步:做“产业路由器”而非“单一应用”
把支付、物流、金融、认证等通用能力封装成PaaS,让上下游即插即用,形成网络效应。
第三步:提前布局“合规即服务”
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垄断指南连续出台,把合规能力产品化反而成为差异化卖点。
投资人视角:下一波估值逻辑
过去看DAU,现在看“数据资产表”:
- 可确权的数据量级
- 可复用的算法模块数
- 可订阅的API调用频次
谁能把重资产数据变成轻资产现金流,谁就拥有百倍PS估值。
风险提示:三大暗礁
- 政策窗口期:跨境数据、数字藏品、AI伦理监管细则随时收紧。
- 技术幻觉:数字孪生建模成本仍高达每平方公里百万级,需找到高价值场景分摊。
- 人才断层:既懂行业Know-how又懂隐私计算的复合型人才年薪已破百万,创业公司需设计“期权+项目分成”组合拳。
尾声:留给小团队的最后窗口
互联网十的终局不是巨头通吃,而是“场景原子化、能力平台化、收益分成化”。在县域、在车间、在养老社区,无数10人以下的微战队正用API和智能合约撬动千万级市场。错过互联网+,别再错过互联网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