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药制造互联网行情现状:谁在领跑?
2024年开年以来,医药制造互联网板块在A股与港股同步升温。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医药制造互联网指数累计上涨18.7%**,跑赢沪深300约12个百分点。细分龙头中,**药明康德、迈瑞医疗、京东健康**三家市值合计突破1.2万亿元,成为资金抱团核心。

二、政策催化:带量采购与医保支付如何重塑赛道?
政策依旧是行情最大的β来源。2024年新版医保目录落地后,**创新药续约规则明确“简易续约”**,降价幅度从平均56%收窄至25%,直接抬升了药企盈利预期。与此同时,**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与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完成数据接口对接**,线上处方流转量4月环比大增73%,互联网医院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三、技术迭代:AI制药能否兑现商业化?
市场最关心的问题——AI制药到底赚不赚钱?目前看,**两类模式跑通**:
- **软件授权**:晶泰科技向恒瑞、石药输出AI分子设计平台,单项目收费500万-2000万元,毛利率高达80%。
- **风险分成**:英矽智能与复星医药合作开发的抗纤维化药物,已进入Ⅱ期临床,若成功上市,英矽智能可分享全球销售额的8%-12%。
不过,**AI制药仍面临数据孤岛与监管空白**,短期更像“估值放大器”而非“利润发动机”。
四、资本动向:北向资金为何盯紧CXO?
港交所披露易显示,**4月北向资金净买入药明生物23.6亿港元**,创下单月纪录。核心逻辑有三点:
- **全球Biotech融资回暖**: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年内反弹22%,海外订单回流中国CXO。
- **人民币汇率贬值**:以美元结算的CDMO企业享受汇兑收益,药明康德Q1财务费用率下降1.8个百分点。
- **产能释放周期**:凯莱英天津基地Q2投产,预计新增营收15亿元,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五、风险预警:三大灰犀牛不可忽视
行情火热背后,需警惕:

1. 地缘政治**:美国BIO组织正推动《生物安全法案》,若限制中国CXO获取基因数据,药明系订单或面临20%以上缺口。
2. 估值透支**:互联网医疗板块PS中位数达8.5倍,已接近2021年高点,而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仅3.2%。
3. 集采扩围**:胰岛素专项集采即将开标,二代胰岛素限价或再降30%,通化东宝等企业利润承压。
六、2024年下半场:三条高胜率布局路径
如何吃到趋势红利?机构调研纪要给出方向:
路径一:创新药“卖水人”

聚焦**临床CRO+SMO一体化服务商**,如泰格医药,其国内新签订单增速连续三个季度超40%,受益于创新药IND数量井喷。
路径二:院外渠道革命
**处方外流加速**背景下,连锁药房龙头益丰药房与京东健康共建“药急送”仓配网络,24小时履约率提升至92%,单店日均销售额增长35%。
路径三:消费医疗IP化
**脱发、减肥、HPV疫苗**等细分赛道跑出超级单品。例如,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仿制药通过小红书KOC投放,首月销售额破亿元,验证了“医药+内容电商”模式的可行性。
七、投资者问答:关于医药制造互联网的五个关键疑虑
Q:互联网医疗公司何时能盈利?
A:头部平台盈利拐点已现。平安好医生2023年减亏61%,管理层指引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核心靠**企业健康管理付费**(占比营收45%)。
Q:CXO会不会被东南亚取代?
A:短期难撼动。中国工程师成本仅为美国1/4,且FDA认证产能全球占比超60%,**供应链迁移至少需要5年**。
Q:中药互联网化有戏吗?
A:同仁堂与抖音合作“养生直播间”,**阿胶单品单日GMV破千万**,但复购率不足15%,长期需解决标准化难题。
Q:医保线上支付全面放开概率多大?
A:国家医保局已批复**12个省级医保信息平台与第三方平台对接**,预计2024年底覆盖50%以上地级市,但**高值药品仍受限**。
Q:Biotech寒冬结束了吗?
A:一级市场融资额Q1同比降38%,但**ADC、GLP-1等热门靶点**项目估值已反弹50%,呈现“冰火两重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