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公司并购到底图什么?
并购不是简单的“买公司”,而是买时间、买市场、买技术、买人才。 自问:为什么BAT宁可溢价收购也不自己从零做? 自答:因为窗口期只有6-18个月,自建团队、打磨产品、教育市场,窗口早就关闭。 并购计划书里必须回答的四个核心目的:

- 补赛道:缺社交就收购社交产品,缺支付就收购支付牌照。
- 抢用户:被并购方DAU 500万,直接并入母体流量池,省去千万级获客成本。
- 拿技术:AI算法、推荐引擎、云原生架构,一纸协议即可复用。
- 控成本:与其高薪挖人,不如整体并购,附带团队、代码、客户。
二、并购流程拆解:从NDA到交割的7个关键节点
1. 意向书(LOI)阶段:估值锚点怎么设?
估值公式=(未来三年收入×行业PS倍数×协同系数)-负债+现金。 协同系数是互联网公司最值钱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变量,取值范围0.8-1.5,取决于用户重叠度、技术互补度、渠道复用率。
2. 尽职调查(DD):数据穿透三层
技术DD:代码仓库权限、核心算法专利、技术债清单。 财务DD:收入确认方式、递延收入、用户退款率。 法务DD:历史股权纠纷、竞业协议、开源许可证风险。
3. SPA谈判:对赌条款如何设计?
互联网公司常用用户增长对赌而非利润对赌,例如: “交割后12个月内,被并购方产品DAU不低于交割日基数的120%,否则卖方以1:1比例向买方无偿转让股份。”
4. 监管审批:VIE结构如何过审?
商务部反垄断局关注“营业额”而非“估值”,若双方上一年度中国境内营业额合计超20亿人民币且各自超4亿人民币,必须申报。 技巧:提前拆分VIE,把敏感业务剥离至境外SPV。
5. 交割与过渡期:共管账户怎么用?
10%交易价款放入共管账户,用于支付交割后6个月内出现的未披露负债。

三、并购后团队整合:90天决定成败
1. 第一天:宣布话术模板
CEO对内邮件必须包含三句话: “不裁员、不降薪、不搬家”,先把人心稳住,再谈战略。
2. 第一周:建立“双轨汇报”
被并购方核心高管同时向原董事会和并购方业务线VP汇报,避免信息黑洞。
3. 第一个月:OKR强行对齐
用母体公司的OKR系统覆盖被并购团队,目标从“营收”改为“用户时长”或“GMV”,确保考核语言一致。
4. 第三个月:文化融合三板斧
- 交叉任命:母体HR空降1人做BP,被并购CTO升任母体技术委员。
- 联合项目:双方抽调20%人力做“闪电战”项目,四周上线一个MVP,用胜利建立信任。
- 仪式感:每月举办一次“Demo Day”,让被并购团队展示成果,母体高管现场打赏红包。
四、常见踩坑清单:90%并购失败在这5件事
- 估值只看DAU不看LTV:500万DAU但次日留存仅20%,价值可能腰斩。
- 技术栈不兼容:一方用Go微服务,一方用PHP单体,整合成本=重写。
- 期权未兑现:交割前未行权的期权,员工可能集体跳槽。
- 品牌强融合:强行改名导致老用户流失,Keep收购ZEEPER后保留双品牌,用户留存反升15%。
- 法务遗漏:开源协议GPL传染,导致母体闭源产品被迫开源。
五、SEO视角:并购新闻如何放大品牌声量?
并购消息发布当天,同步上线专题页,URL规则:/acquire/被并购品牌名。 专题页TDK写法:
Title:收购XX公司_布局XX赛道最新动态 Description:XX公司正式宣布收购XX,双方将在XX技术、XX市场展开深度合作,用户权益不受影响。 Keywords:XX收购、XX并购、XX公司最新动态
站内策略:

- 用301跳转把被并购品牌旧域名权重导入母体主域。
- 在母体官网首页新增“品牌家族”入口,增加内链。
- 发布三篇深度稿:技术互补、用户故事、未来路线图,分别投知乎、36氪、虎嗅,锚文本指向专题页。
六、退出机制:对赌失败如何体面收场?
提前在SPA里设置股权回购触发条件: 若连续两个季度用户增速低于10%,母体有权以“原始估值×(1+年化8%)”回购剩余股份。 这样既保护买方,也给卖方留体面,避免对簿公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