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监管政策到底收紧还是放宽?
**整体趋势:审慎包容、精准拆弹、科技赋能监管。**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四位一体”框架已成型,对持牌机构“松绑”创新,对无牌经营“零容忍”。一句话:牌照红利仍在,但门槛更高。 ---持牌机构迎来哪些新红利?
1. **数字人民币场景全面开放**:六大国有行+网商、微众可直连央行系统,商户费率降至0.1%以下。 2. **助贷资金比例放宽**:地方AMC可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联合放款,杠杆上限从3倍提升到5倍。 3. **跨境理财通额度翻倍**:个人投资上限由100万提至200万人民币,券商系平台率先试点。 ---无牌机构如何被精准出清?
- **数据断直连**:征信、支付、信贷“三断”,爬虫抓取个人征信报告最高可罚1000万元。 - **APP备案白名单**:未在网信办备案的金融类APP将被应用商店强制下架。 - **算法备案**:所有涉及贷款定价、保险核保的模型须向属地金融监管局提交源代码及解释报告。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生死线在哪?
自问:投入多少才算及格? 自答:监管给出的隐形及格线是“连续三年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3.5%”,否则将被限制理财子公司、消费金融牌照申请。 **突围路径**: - 与省级征信平台共建“联合建模实验室”,降低单家建模成本60%。 - 采用“监管沙盒+联合贷”组合,单笔不良率容忍度可放宽至3%。 ---消费金融ABS发行门槛真的降低了吗?
**表面降低,实质分层**: - 主体评级AA及以上可豁免“双评级”,但底层资产需逐笔穿透登记。 - 次级档自持比例从5%降至2%,但需额外计提1%风险准备金。 - 绿色消费金融资产可享“即报即审”,最快15个工作日拿到无异议函。 ---金融科技公司还能赴美上市吗?
自问:VIE架构是否被封杀? 自答:未封杀,但需满足“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双重要求。 **实操提示**: - 采用“境内上市+境外二次上市”结构,先上北交所再转纳斯达克,可避开前置审批。 - 业务剥离:将征信、支付等高敏感业务留在境内,把SaaS、风控输出等低敏感业务装入境外主体。 ---个人投资者如何避开新雷区?
1. **看清产品登记编码**: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计划必须在中国理财网可查,查不到即为违规募集。 2. **警惕“高收益+随时退”话术**:2024年1月起,所有互联网储蓄产品提前支取收益按活期计息,平台补贴部分需明示并纳入表内核算。 3. **使用官方纠纷调解平台**:微信小程序“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可一键提交,平均处理时长7个工作日,调解成功率超80%。 ---未来三年最值得关注的三大赛道
- **养老金融**: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金融产品扩容至FOF、REITs,预计带来2万亿增量资金。 - **碳金融**:碳排放质押贷款、碳中和债券贴息1%,央行再贷款额度单列1000亿元。 - **跨境支付**: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落地粤港澳大湾区,港元、人民币、泰铢实时兑换,手续费低于SWIFT 5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