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萌芽期:1998-2004,政策试水与第一批“触网”基金
中国互联网基金怎么买?先弄清它从哪来。
1998年,中国证监会首次允许公募基金投资境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华安国际配置”**成为第一只含中概互联网股的QDII雏形。此时投资者只能借道银行柜台,申购门槛高达5万美元等值人民币。
——分割线——
核心疑问:为什么早期互联网基金如此“高冷”?
答:外汇管制叠加高净值定位,导致产品数量稀少,2004年全年仅3只相关QDII获批。

二、扩张期:2005-2012,港股通打开“第二战场”
2007年首批4只QDII基金出海,**“嘉实海外中国”**一天吸金千亿,却因次贷危机净值腰斩。痛定思痛,监管层2011年推出RQFII,允许用离岸人民币直投A股互联网龙头。
——分割线——
投资者常见困惑:QDII与RQFII到底差在哪?
• QDII:用美元额度,申购T+2确认,赎回到账7-10天;
• RQFII:用人民币,T+1确认,赎回到账3-5天;
• **费率差异**:QDII管理费1.8%左右,RQFII普遍1.2%。
三、爆发期:2013-2018,移动互联红利催生主题基金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天弘增利宝”**把互联网基金门槛降到1元。随后三年,**“易方达中概互联ETF”**、**“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相继成立,覆盖阿里、腾讯、百度等50只龙头。
——分割线——
自问自答:为什么2015年后新发产品激增?
答:2015年股灾让资金寻找新赛道,而当年微信用户破6亿,广告与游戏收入暴增,基金公司将“互联网”从QDII的小众标签升级为独立主题。
四、成熟期:2019-2023,指数化与低费率成标配
2019年科创板开市,**“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把互联网基金拉回A股主场。2021年,蚂蚁、京东数科暂缓上市,中概股波动加剧,**“南方恒生科技ETF”**通过港股通实现T+0交易,降低换仓成本。
——分割线——
三大变化重塑购买逻辑:
1. **费率战**:管理费从1.5%降至0.5%,C类份额免申购费;
2. **工具化**:场内ETF可融资买入,场外联接基金支持定投;
3. **风险对冲**:部分产品加入股指期货空头,降低回撤。
五、当下怎么买?一张流程图讲透
步骤一:选赛道
• 看指数:中概互联(KWEB)、恒生科技(HSTECH)、科创板50(000688);
• 看市场:美股QDII波动大,港股通ETF汇率风险小。
——分割线——
步骤二:比费率
| 产品类型 | 管理费 | 托管费 | 申赎效率 |
| ETF | 0.5% | 0.1% | T+0 |
| LOF | 1.0% | 0.2% | T+1 |
| QDII | 1.2% | 0.25% | T+7 |
——分割线——
步骤三:定渠道
• 场内:券商APP搜索代码,如513050(中概互联ETF);
• 场外:支付宝、天天基金输入“恒生科技”即可定投;
• **冷知识**:部分券商支持“盘后定价委托”,15:00后仍能按收盘价成交。
六、未来展望:从“买龙头”到“投生态”
2024年,生成式AI、数据要素、算力基础设施被写入“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博时全球半导体ETF”**已提前布局GPU与光模块。监管也在研究“北向互换通”,未来或可一键配置中美互联网资产。
——分割线——
投资者下一步该关注什么?
答:盯紧三大信号——
1. 美联储降息节奏,影响QDII汇率敞口;
2. 港股通名单扩容,决定ETF可投标的;
3. 科创板做市商制度落地,提升科创类ETF流动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