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经济到底处于什么阶段?
**当前阶段:从“流量红利”转向“存量深耕”** 过去十年,中国网民规模从5亿跃升至10.79亿,增速却从两位数降至不足3%。这意味着平台争夺的不再是“新用户”,而是“用户时长”与“钱包份额”。 **核心特征**: - **平台分化**:阿里、腾讯、字节、拼多多形成“四极”,各自占据支付、社交、内容、下沉市场高地。 - **监管常态化**:《反垄断法》《数据安全法》落地,资本无序扩张时代结束。 - **技术迭代**:AI大模型、AIGC、数字人成为新战场,但商业化仍处早期。 ---哪些赛道仍有机会?
### 1. 产业互联网:To B的“慢钱”生意 **为什么值得做?** 制造业数字化率仅20%,远低于欧美40%水平。**典型案例**: - **黑湖智造**用SaaS连接中小工厂,单厂年费5万即可实现生产数据实时同步。 - **树根互联**为三一重工节省30%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验证“卖工具比卖设备更赚钱”。 ### 2. 银发经济:被忽视的2.8亿人群 **痛点与解决方案**: - **支付门槛**:65岁以上网民仅38%开通移动支付,微信“关怀模式”字体放大+语音播报降低使用难度。 - **内容缺口**:抖音“老年大学”账号单条视频带货图书《零基础学智能手机》销量超50万册。 ### 3. 跨境电商:Temu的“低价核武器” **数据说话**: - 2023年Temu美国用户时长已超亚马逊(每日52分钟 vs 48分钟)。 - **核心打法**:全托管模式压缩中间环节,义乌1元发夹到美国终端价3美元仍毛利40%。 ---中小创业者如何突围?
### 避开巨头的“生态护城河” - **案例对比**: - 失败:某社交App试图挑战微信,因无法绕过“手机号+熟人关系链”壁垒,半年烧光2000万。 - 成功:小众社区“即刻”聚焦“兴趣标签”,用“周杰伦超话”等垂直话题留存核心用户。 ### 用“私域”对抗“公域成本” **实操步骤**: 1. **选品**:高复购、非标品(如宠物定制食品)。 2. **引流**:小红书素人笔记投流成本仅为抖音的1/3。 3. **留存**:企业微信社群“打卡返现”,用户7日留存率可达65%。 ---政策红利与风险清单
**2024年确定性机会**: - **数据要素流通**: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已上线“数据资产质押”业务,单笔融资可达千万级。 - **AI应用补贴**:上海对符合条件的AIGC企业给予30%算力券补贴,最高500万元。 **红线预警**: - **个人信息保护**:工信部通报的违规App中,83%因“强制收集通讯录”下架。 - **跨境数据**:医疗、金融类数据出境需通过安全评估,平均耗时3-6个月。 ---未来五年,谁会被淘汰?
**三类高危企业**: 1. **纯流量模式**:无供应链掌控力的MCN机构,广告单价下滑50%后批量倒闭。 2. **伪技术公司**:用开源模型包装成“自研大模型”,无法通过信通院测评。 3. **高杠杆扩张**:社区团购“次日达”模式履约成本占客单价25%,持续亏损。 **生存法则**: - **深耕细分**:如“汉服租赁”赛道,头部玩家“十三余”靠IP联名年营收破亿。 - **技术降本**:用AI客服替代人工,电商售后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