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85%控股**这一概念,常被误解为“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必须由国资控股85%”。事实并非如此。它指的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CIIO)在涉及数据出境、并购、VIE架构等敏感环节时,**国资或中方资本需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数据主权。下面用问答形式拆解核心疑问。
---
### 中国互联网85%控股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法并行,加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共同构成“85%控股”的底层逻辑。
- **CIIO目录**由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覆盖云计算、电商、支付、社媒等场景。
- **触发条件**:只要企业被认定为CIIO,且涉及“数据处理活动影响国家安全”,就必须接受**网络安全审查**。
- **审查结果**:若发现外资通过协议控制(VIE)绕过监管,会要求**调整股权结构**,确保中方资本占比≥85%。
---
### 外资还能投资中国互联网吗?
可以,但要区分**业务类型**与**数据敏感度**。
**允许路径**
- **非CIIO业务**:如跨境电商、SaaS工具、游戏发行,外资可直接持股,无需85%限制。
- **合资模式**:外资以**少数股东**身份进入,中方保持控股,常见于云计算、IDC。
**受限路径**
- **CIIO业务**:如支付牌照、社交网络、公共云,必须**中方绝对控股**。典型案例:蚂蚁集团2020年重组后,杭州国资通过“黄金股”实现**1%股权+否决权**,实际控股超85%。
- **数据出境**:即使外资持股低于50%,若企业掌握**百万级个人信息**,仍需通过**安全评估**。
---
### VIE架构还能用吗?
**能用,但透明化**。过去20年,外资通过VIE协议控制内资公司,规避外资准入限制。如今监管要求:
1. **协议备案**:所有VIE合同需向网信办报备,隐瞒即视为违规。
2. **实控人穿透**:审查外资是否通过多层SPV规避85%控股,一旦发现,限期整改。
3. **上市披露**:赴美、赴港上市企业须在招股书中**明确CIIO身份**及**数据合规措施**。
---
### 企业如何自查是否触及85%红线?
**三步法**
- **第一步:看目录**
对照《CIIO认定指南》,检查自身业务是否在“**100万用户以上**”或“**重要行业支撑**”范围内。
- **第二步:算股权**
穿透所有股东,计算**中方资本**(含国资、民资、员工持股平台)是否≥85%。
- **第三步:审数据**
若涉及**个人信息出境**或**政务数据**,需启动**安全评估**,评估不通过则调整架构。
---
### 典型案例:滴滴退市与整改
2021年滴滴赴美上市,因**未按CIIO标准申报**被下架。整改方案包括:
- **国资入股**:引入中国诚通、中信等机构,将中方资本占比提升至**87.3%**。
- **数据托管**:所有用户数据迁移至**国资云平台**,外资股东失去访问权限。
- **业务剥离**:将“交通大数据”板块独立为**国资控股**子公司,外资仅保留出行服务股权。
---
### 未来趋势:从“控股”到“控权”
监管正在从**股权比例**转向**实质控制权**。即使外资持股低于15%,若掌握**算法决策权**或**数据密钥**,仍可能被要求调整。
- **黄金股机制**:1%股权+否决权,成为国资**低成本控股**新工具。
- **数据海关**:所有跨境数据流需通过**政府认证网关**,外资无法直接获取原始数据。
- **行业细分**:医疗、教育、金融等敏感领域,**85%控股**可能升级为**100%国资**。
---
### 给外资企业的三点建议
1. **提前布局**:在CIIO认定前,引入中方战略投资者,避免被动稀释。
2. **技术隔离**:将敏感数据模块封装为**独立法人**,由中方100%控股,外资仅参与商业化部分。
3. **合规审计**:每年聘请**中国律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出具**数据合规报告**,减少突击审查风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