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长峰是谁?为什么它能谈互联网安全?
提起航天长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航天系”军工央企。事实上,**航天长峰自1992年起就布局信息安全板块**,旗下“长峰科技”长期承担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任务,从载人航天到北斗系统,都有它的安全设备在默默值守。军工级别的零事故纪录,让它在工业互联网安全赛道天然自带“高可信”光环。

工业互联网到底怕什么?
自问:工厂里的机床、阀门、传感器,真的会被黑客攻击吗?
自答:会,而且一旦得手,损失远超传统IT系统。2022年某汽车焊装车间被勒索软件入侵,**整条产线停机72小时,直接损失超3亿元**。工业互联网的核心风险集中在三点:
- 协议老旧:大量现场设备仍跑在Modbus、CAN等明文协议上,毫无加密。
- 边界模糊:OT(运营技术)与IT(信息技术)打通后,病毒从办公网溜进生产网只需一次U盘插拔。
- 补丁困难:停机成本高昂,导致系统“带病运行”数年。
航天长峰给出的“军工级”解法
1. 纵深防御:从边界到芯片的五层锁
航天长峰把军工体系里的“纵深防御”搬进工厂:
- 物理隔离闸:单向光闸实现“数据只出不进”,杜绝反向控制。
- 白名单网关:基于工业协议深度解析,只允许“已知正常流量”通行。
- 主机加固卡:在PLC/DCS主板植入国产可信芯片,**即使系统被攻破,芯片级策略也能阻断恶意指令**。
- 异常行为AI引擎:学习正常工况曲线,毫秒级识别温度、压力、转速的异常波动。
- 应急恢复沙箱:被攻击时一键切换至“影子产线”,保证连续生产。
2. 零信任OT:让每台设备先“验明正身”
传统防火墙默认“内网可信”,航天长峰反其道而行:
每台传感器、机器人、工程师站都必须持有数字证书,通信前双向认证;动态令牌每30秒刷新一次,即便证书被盗也无法重放攻击。某大型石化集团部署后,**内部渗透测试的横向移动成功率从78%降至0%**。
实战案例:航天长峰如何为新能源电池产线“排雷”
场景:华东某动力电池工厂,涂布、辊压、分切三大工序全部联网,日均产值超2000万元。
痛点:
- 海外进口涂布机无法打补丁,存在7个已知漏洞。
- 生产网与MES系统共用核心交换机,攻击面巨大。
航天长峰实施步骤:

- 微隔离:把涂布机单独划入“高敏感区域”,流量先经过协议清洗。
- 漏洞伪装:在网关层模拟虚假漏洞响应,误导扫描器。
- 数字孪生演练:1:1复制产线虚拟环境,提前验证攻击路径与恢复方案。
结果:部署后第17天捕获到一次来自东南亚的勒索软件试探,系统在0.8秒内完成隔离,**实际生产节拍零中断**。
未来趋势:航天长峰押注的三张“安全底牌”
1. 量子加密OT通道
与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合作,**2025年前在航天内部产线试点量子密钥分发(QKD)**,理论上实现“一次一密”不可破解。
2. 安全即服务(SECaaS)
中小制造企业买不起整套硬件?航天长峰推出“订阅制”安全托管,**按设备数量阶梯计费,最低每月不到一台机床的维护费**。
3. 内生安全PLC
正在研发的国产PLC将安全指令集直接写进芯片微码,**即使上层系统被Root,底层逻辑仍受芯片级策略约束**,预计2026年量产。
企业如何快速对接航天长峰的安全能力?
三步即可落地:

- 资产测绘:长峰工程师携带便携式工控测绘仪进场,24小时完成“设备指纹”采集。
- 风险评级:基于GB/T 40813-2021标准输出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图。
- 分期实施:优先加固产值最高的产线,三个月内完成ROI正向循环。
目前,航天长峰已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电力三大领域**累计保护超过12万台工业设备,最长连续运行记录达11年零故障。对于还在观望的制造企业,或许可以问自己一句:当攻击来临,是愿意花预算提前筑墙,还是准备支付天价的停产 ransom?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