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到底靠什么赚钱?
阿里巴巴不是一家简单的“电商公司”,它更像一台多引擎的商业发动机。核心收入来源可以拆成四大板块:电商佣金、广告营销、云计算、数字媒体与娱乐。其中前两项贡献了超过七成收入,后两项则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电商佣金:看似低调却最稳的现金流
淘宝、天猫、1688 等平台每天产生海量订单,阿里巴巴通过交易佣金抽成。天猫商家普遍支付 0.5%–5% 的成交技术服务费,看似比例不高,但乘以万亿级 GMV,就是数百亿元的稳定收入。
- 佣金率随品类浮动:3C 数码低,服饰美妆高。
- 平台用“流量倾斜”鼓励商家提高佣金:搜索排名、活动坑位都与佣金贡献挂钩。
广告营销:流量变现的放大器
淘宝首页的“猜你喜欢”、搜索结果的“直通车”、品牌专区,本质都是竞价广告。商家花钱买曝光,平台用算法把广告精准推给潜在买家。
广告收入为什么能持续增长?
- 流量池足够大:淘宝日活超 4 亿,商家愿意为精准人群付费。
- 投放工具精细化:达摩盘、万相台让商家按人群、时段、地域出价,ROI 可量化。
- 内容化升级:直播、短视频带货把广告做成内容,用户停留时间更长,广告位更多。
阿里云:第二增长曲线已跑通
2023 财年阿里云收入 907 亿元,占总收入 9%,但增速保持在 20% 以上。它怎么赚钱?
IaaS+PaaS+SaaS 全栈收费:

- 基础资源:按量付费的 ECS、OSS、RDS。
- 平台能力:PolarDB、函数计算、容器服务。
- 行业解决方案:零售、金融、政务云。
阿里云的核心壁垒在于规模效应+自研技术:飞天操作系统、自研芯片倚天 710 把成本打下来,价格战就能持续。
数字媒体与娱乐:流量入口也是广告位
优酷、UC 浏览器、虾米音乐(已关停)等业务看似分散,其实都在为用户时长和广告库存服务。优酷会员收入只是表面,真正的价值在于:
- 品牌广告:剧集贴片、综艺冠名。
- 电商导流:优酷直播带货直接跳淘宝。
- 数据反哺:观看行为反哺阿里妈妈做人群画像。
菜鸟网络:物流也能成为利润中心
菜鸟不是快递公司,而是物流平台。它通过:
- 仓配服务费:商家把货放进菜鸟仓,按单量或体积付费。
- 技术授权:电子面单、智能分单系统向通达系快递收费。
- 末端广告:菜鸟驿站屏幕、包裹贴码都是广告位。
2023 财年菜鸟外部收入 300 亿元,同比增长 27%,已接近盈亏平衡。
本地生活:饿了么与高德的新故事
饿了么和高德地图被归入“本地生活服务”,盈利逻辑与美团类似:

- 外卖抽佣:每笔订单抽 15%–22%。
- 到店广告:高德地图的“附近推荐”就是竞价排名。
- 会员体系:88VIP 把饿了么、优酷、淘系权益打包,提升用户粘性。
国际商业:Lazada、AliExpress 的全球化打法
阿里巴巴把国内验证过的平台佣金+广告+物流模式复制到海外:
- Lazada 在东南亚六国复制天猫模式,佣金率 1%–4%。
- AliExpress 主攻欧美俄,通过Choice 频道做低价爆款,广告位竞价激烈。
- 菜鸟国际物流开放给第三方商家,按包裹重量和时效收费。
为什么阿里巴巴能持续盈利?
自问:它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自答:是数据闭环。淘宝交易数据→阿里云算力→阿里妈妈广告→菜鸟物流履约→支付宝金融,所有环节互相喂数据,成本越来越低,效率越来越高。竞争对手可以复制其中一环,却很难复制整个生态。
未来还有哪些新盈利点?
AI 商业化:通义千问大模型已在淘宝内测“AI 导购”,未来可能按调用量收费。
跨境 B2B 数字化:1688 出海版“Alibaba.com”把工厂直连海外小 B,佣金+广告双轮驱动。
绿色物流:菜鸟碳账户向品牌方出售碳积分,开辟 ESG 新收入。
从电商佣金到云计算,从广告营销到物流平台,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早已超越“卖货”本身,变成一张数据驱动的商业操作系统。看懂这张系统图,就明白它为什么能在互联网下半场继续赚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