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市场主体规模有多大_如何统计

新网编辑 7 0

一、什么是“互联网市场主体”?

在讨论规模之前,先厘清概念。互联网市场主体指**所有以互联网为经营或交易载体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既包括电商平台上的百万级网店,也涵盖提供SaaS、云计算、短视频、直播、在线教育、数字支付等服务的公司。简言之,只要**主营业务依赖互联网流量或技术**,就算作互联网市场主体。

互联网市场主体规模有多大_如何统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官方口径与民间口径的差异

1. 官方如何界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把“互联网市场主体”归入“网络交易经营者”范畴,统计时只看**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含有“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科技”等关键词。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此类主体约**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占**76%**。

2. 民间机构如何估算?

艾瑞、QuestMobile等机构则采用**流量+收入**双维度: - 流量维度:月活>10万的App、小程序、网站均纳入; - 收入维度:线上营收占比>30%的企业才算。 按此口径,2023年中国互联网市场主体约**950万家**,与官方数据差距巨大,原因在于**大量网店未办照或经营范围未更新**。


三、规模到底有多大?用三组核心数据说话

  • 注册量:过去五年,年均新增互联网市场主体**2100万户**,增速是传统行业的**4.6倍**。
  • 营收: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
  • 就业:直接创造全职岗位**6300万个**,间接带动快递、客服、直播基地等**1.2亿个**灵活就业机会。

四、如何自己动手统计区域规模?

1. 用“企查查+Python”抓取公开数据

步骤: 1. 在高级搜索里输入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科技”,限定注册地; 2. 导出CSV,用Python去重、分类; 3. 用Tableau绘制热力图,一眼看出**杭州滨江区、深圳南山区、北京海淀区**是密度最高的三大极。

2. 用“小程序指数”反推

微信、支付宝每月发布行业小程序榜单,把Top 1000的小程序所属公司拉出来,再匹配工商注册地,就能估算**本地生活服务类互联网主体**数量。以成都为例,2023年上榜公司**137家**,对应线下门店**4.8万家**,模型误差<5%。


五、未来三年,规模还会怎么变?

自问:流量红利见顶,增速会不会放缓? 自答:总量增速会放缓,但**结构升级**带来新空间。

互联网市场主体规模有多大_如何统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产业互联网:传统工厂、批发市场加速“上网”,预计新增主体**300万**。
  2. AIGC创业潮:大模型API调用成本下降,2024—2026年将诞生**50万**家AI原生应用公司。
  3. 跨境电商:TikTok Shop、Temu等平台扩张,带动**20万**工厂型卖家注册独立站。

六、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误区一:把“网店数量”当成“主体数量” 一个公司可开多家天猫店、抖音小店,实际主体远小于店铺数。

误区二:忽视“僵尸主体” 连续12个月未年报、无社保缴纳的主体约占总量**18%**,统计时应剔除。

误区三:只看注册不看注销 2023年全国注销互联网市场主体**320万户**,净增量才是真实规模。


七、给从业者的三点实操建议

  • 做竞品调研:用“经营范围+商标+软著”三重交叉验证,避免漏掉隐形对手。
  • 申请政策补贴:各地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有房租减免,先确认自家是否在当地名录。
  • 布局海外主体:香港、新加坡公司注册费不到1万元,却能解决跨境收款、品牌背书两大痛点。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