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互联网内容生态进行系统性整顿。这场风暴不仅改变了内容生产逻辑,也深刻影响了SEO从业者的工作方式。下面用问答形式拆解核心疑问,并给出可落地的应对策略。

整顿的核心对象是谁?
官方通报里高频出现的三类主体:
- 流量造假平台:刷量、刷赞、刷评论的产业链被连根拔起;
- 违规内容站点:标题党、低俗、虚假医疗、金融诈骗等;
- 算法推荐服务商:要求公示推荐规则,禁止“唯流量”排序。
自查方法:用“site:域名+敏感词”在搜索引擎里快速排查历史文章,发现违规立即删除并提交死链。
搜索引擎算法如何跟进?
百度在2020年连发四条公告,核心变化:
- 信风算法升级:打击虚假下载、诱导跳转;
- 冰桶算法5.0:严惩强制调起APP、全屏广告;
- 烽火算法2.0:拦截窃取用户隐私的JS脚本;
- 劲风算法:清理跨领域采集、站群作弊。
实操:把广告控制在首屏15%以内,下载按钮必须写明真实文件名,隐私协议用独立页面并加nofollow。
备案与资质要求变严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2020年8月起,未备案域名禁止解析,已备案但超范围经营的站点被批量注销。常见雷区:

- 医疗、金融、教育类站点需前置审批,未取得资质不得上线;
- 个人备案不得出现“新闻”“博客”字样,否则会被退回;
- 服务器必须放置在国内,境外CDN需报备。
应急方案:先申请“ICP备案+公安网备”双证,再按行业补充《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或《金融备案号》。
内容审核流程怎么改?
过去“先发布后审核”的模式被推翻,现在主流做法:
1. 建立三级词库:敏感词、极限词、行业禁用词;
2. 使用腾讯云TMS或阿里云绿网做API预审;
3. 人工复审重点栏目,特别是评论区;
4. 每周导出日志,保存三年备查。
注意:即使是转载新华社通稿,也要在标题前加“转载”二字,否则会被判为“擅自发布新闻”。
外链建设还能做吗?
可以,但方式必须合规:
- 禁止买卖链接:阿里妈妈、百度联盟已关闭外链交易入口;
- 优先选择政府、高校、公益站点:gov.cn、edu.cn域名权重不降反升;
- 锚文本多样化:用“点击了解详情”替代“最佳减肥药”。
实测:一条来自“中国科协”官网的友情链接,带来的信任度提升相当于过去50条论坛签名。

技术型SEO的新机会在哪?
整顿后,黑帽手法退场,白帽技术价值凸显:
- 结构化数据:用Schema.org标记问答、评测,抢占零位置;
- MIP改造:百度对MIP页面给予闪电标识,CTR平均提升20%;
- HTTPS强制:未部署SSL的站点在Chrome 85开始被标红。
案例:某财经站点在2020年10月全站HTTPS化后,索引量从8万涨到21万,仅用时45天。
如何重建用户信任?
国家网信办要求网站公示“总编辑制度”和“举报入口”,SEO可以顺势做三件事:
- 在页脚添加“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链接,提升E-A-T评分;
- 作者署名后加“责任编辑”和“审核人”,用rel="author"标记;
- 对争议内容设置“勘误声明”锚点,48小时内更新并推送快照投诉。
用户调研显示,带有“责任编辑”字样的文章,跳出率降低12%,平均停留时长增加35秒。
长尾流量怎么挖?
整顿后,头部关键词竞争下降,长尾词反而出现真空。操作步骤:
1. 用5118导出行业词库,过滤掉含“最”“第一”的极限词;
2. 按疑问句式重组:“2020国家整顿互联网 如何备案?”;
3. 制作FAQ聚合页,每个问题配不超过150字的精准答案;
4. 在Search Console里提交“问答型富媒体”模板。
数据:一个法律类站点通过此方法,3个月内新增4.6万个索引页面,日均UV从1.2万涨到3.8万。
下一步该做什么?
把整顿要求转化为SEO优势:
- 每月用“信用中国”网站查合作方行政处罚记录,避免被连坐降权;
- 建立“内容合规看板”,把敏感词库、资质到期时间、外链白名单可视化;
- 关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前部署数据分类分级。
当同行还在观望时,你已经用合规内容抢占了整顿后的流量红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