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到底指什么?
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是简单的“工业+互联网”,而是把OT(运营技术)、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融合到同一套数字底座上,通过设备接入、数据治理、模型沉淀、应用开发四步闭环,帮助企业把现场数据变成可复用的资产。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主流玩家?
1. 国际巨头阵营
- GE Predix:最早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强项在航空、能源等高端装备领域。
- Siemens MindSphere:依托西门子全栈自动化优势,擅长工厂级闭环控制。
- PTC ThingWorx:AR可视化+数字孪生体验领先,适合复杂产品运维场景。
2. 国内双跨平台
- 海尔卡奥斯:大规模定制模式,覆盖家电、化工、汽车等15个行业。
- 树根互联根云:工程机械出身,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丰富。
- 阿里云supET:电商基因+云计算弹性,擅长消费品柔性生产。
3. 垂直行业新锐
- 宝信xIn³Plat:钢铁流程行业Know-How深厚,实时数据库性能突出。
- 东方国信Cloudiip:聚焦能源、矿山,边缘计算节点部署灵活。
三、如何给自家工厂挑平台?
1. 先看业务痛点,再看技术亮点
问自己:“我最想解决的是设备故障停机,还是订单交付周期?” 如果答案是故障停机,优先考虑设备健康管理(PHM)模型成熟度;如果是交付周期,则关注APS高级排产与供应链协同能力。
2. 评估五维指标
- 连接能力:支持多少种工业协议?边缘网关是否即插即用?
- 数据治理:时序数据库压缩比、数据血缘追溯、主数据管理。
- 开发生态:是否提供低代码/零代码工具?第三方ISV数量。
- 商业模式:License、订阅、按用量计费哪种更匹配现金流?
- 安全合规:等保三级、IEC 62443、GDPR是否全覆盖。
3. 现场PoC三步法
- 选场景:挑一条产线或一台高价值设备,指标可量化(如OEE提升5%)。
- 设对照组:同一指标在平台上线前后各跑30天,排除外部波动。
- 算ROI:节省的停机损失、减少的废品、节约的人工需全部折算成年度收益。
四、容易被忽视的三个陷阱
陷阱一:重功能、轻数据质量 传感器采样频率不一致、PLC地址表缺失,会导致后期模型再精准也“喂不饱”。
陷阱二:忽略组织变革 平台上线后,设备科、信息科、生产科权责重新划分,如果没有数字化专员居中协调,项目往往卡在最后一公里。
陷阱三:盲目追求“大而全” 双跨平台功能丰富,但部署周期长;垂直平台功能聚焦,上线快。中小工厂先从SaaS化轻应用切入,再逐步扩展更经济。
五、未来三年演进路线
2024:边缘AI下沉
工业网关将直接运行轻量化故障诊断模型,毫秒级响应,减少90%云端传输成本。

2025:数字孪生普及
从“可视化”走向闭环控制,虚拟调试后的PLC程序可一键下发到真实产线。
2026:平台间互联互通
工信部正在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互操作白皮书》,未来不同品牌平台可通过统一API交换数据,彻底打破“信息孤岛”。
六、实战案例:一家汽车零部件厂的四周选型日记
第1周:需求澄清 生产副总列出三大痛点:冲压车间模具寿命预测、焊接车间质量追溯、装配车间物料拉动。
第2周:发出RFP 向6家平台发送需求,要求两周内完成模具寿命预测PoC,数据仅开放一条2000吨压力机的振动+电流+温度数据集。
第3周:现场测试 树根互联用机理+AI融合模型把预测误差控制在3%以内;另一家纯算法厂商误差高达12%。

第4周:商务谈判 最终选择订阅+按设备数阶梯计费模式,首期只接入20台关键设备,年费用控制在30万元以内,后续根据效果再扩容。
七、一句话记住选型精髓
“先小步快跑验证价值,再大步迭代扩展规模。” 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持续进化的数字马拉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