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网民规模到底有多少?
根据《2005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披露,截至当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网民总数1.11亿,首次突破一亿大关,同比增长18.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一数字意味着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约1人上网,而2004年末这一比例还不足8%。
当年互联网普及率是多少?
答案是8.5%,比2004年的7.2%提升1.3个百分点。
横向对比,全球同期平均普及率为15.8%,中国仍落后约7个百分点,但增速明显快于全球平均。
为什么2005年网民突然破亿?
宽带降价:从“贵族”到“平民”
- ADSL包月费从2004年的120元降至80元,部分城市甚至推出50元学生套餐。
- 光纤到小区试点扩大,带宽由512K普遍升级到1M。
网吧整治后的“第二春”
文化部2004年强力整顿黑网吧,2005年持证网吧数量回升至11.2万家,环境改善带动学生群体回流。
即时通讯与网游的双重驱动
QQ注册账户突破5亿,同时在线峰值达1800万;《魔兽世界》国服上线三个月内付费用户超150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城乡差距有多大?
区域 | 网民占比 | 普及率 |
---|---|---|
城市 | 76% | 16.9% |
农村 | 24% | 2.6% |
城乡鸿沟明显:城市网民是农村的6.5倍,差距比2004年扩大0.8个百分点。
谁是上网主力?
年龄结构
- 18-24岁占35.1%,学生是绝对主力。
- 25-30岁占19.7%,职场人群开始崛起。
- 30岁以上首次突破20%,中年人触网加速。
性别结构
男性占59.6%,女性占40.4%,男女差距由2004年的22个百分点缩小至19.2个百分点。
上网都在干什么?
2005年最常用的前五大网络应用:
- 即时通讯(85.7%)
- 搜索引擎(65.9%)
- 在线音乐(62.1%)
- 新闻浏览(58.7%)
- 网络游戏(54.4%)
值得注意的是,博客用户一年增长12倍,达到1000万,预示Web2.0浪潮来袭。
电子商务为何仍不温不火?
2005年网购渗透率仅9.4%,原因有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支付瓶颈:网银用户不足2000万,支付宝刚推出“担保交易”,信任尚未建立。
- 物流短板:跨省快递平均3-5天,货到付款覆盖率不足30%。
- 商品匮乏:C2C平台SKU不足500万,远不及今日零头。
2005年的基础设施水平如何?
国际出口带宽
总量136Gbps,同比增长74%,但仍仅为美国同期水平的1/20。
域名与网站
- 域名总数259万,其中.cn域名首超.com,占43.9%。
- 网站总数69.4万,一年新增21万,个人站点占38%。
上网设备
台式机仍占97.2%,笔记本仅6.8%,智能手机尚未登场,多数人通过GPRS体验“龟速”移动上网。
2005年的网络语言与热点事件
年度热词
“偶稀饭”“弓虽”“FB”成为论坛黑话,“超女”引爆全民投票,百度贴吧日均发帖量突破100万。
里程碑事件
- 8月,博客中国获千万美元风投,开启中文博客商业化。
- 11月,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轰动业界。
- 12月,豆瓣上线,文艺青年聚集地诞生。
从2005看今天:哪些预言成真?
当年报告预测“未来五年移动互联网将爆发”,如今回望:
- 带宽:从136G到100T,增长700倍。
- 终端:从台式机独大到手机占九成。
- 应用:从聊天+游戏到短视频+直播。
唯一没猜中的是:2005年没人想到外卖和网约车会成为日常。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