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餐饮怎么做_未来三年如何突围

新网编辑 17 0

未来三年,互联网餐饮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线上点单、线下配送”,而是一场围绕数据、场景、供应链的立体战争。想活下来,得先回答三个灵魂拷问:

互联网餐饮怎么做_未来三年如何突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流量红利消失后,新客从哪来?
  • 平台抽佣走高,利润怎么保?
  • 同质化严重,品牌如何被记住?

流量重构:从“买量”到“造场”

过去靠砸钱投信息流就能带来订单,现在ROI跌到1:1.5以下,怎么办?

答案:把流量当用户,而不是数字。

具体做法:

  1. 私域分层运营:用企业微信把老客按“下单频次×客单价”切成四象限,高价值人群推新品试吃,低活跃人群推限时秒杀。
  2. 内容即入口:在抖音做“30秒厨房纪录片”,展示活虾现剥、牛肉现切,评论区置顶“暗号券”,引导加社群。
  3. 线下反哺线上:门店收银台放二维码,扫码送“下次外卖减20元”,但券仅限小程序使用,避开平台抽佣。

利润保卫战:成本拆解与动态定价

平台抽佣22%+骑手补贴5%,毛利被啃得只剩骨头?

答案:把成本拆到“每一克”。

互联网餐饮怎么做_未来三年如何突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操案例:

  • 供应链直采:与云南生菜基地签“期货式”协议,提前锁价,菜价波动时成本反降8%。
  • SKU瘦身术:砍掉销量后20%的SKU,集中采购让青椒、洋葱这类通用原料周转率提升3倍。
  • 动态定价模型:下雨天自动上浮套餐价6%,晴天推出“第二份半价”,用算法对冲天气带来的单量波动。

品牌记忆点:从“卖饭”到“卖体验”

用户记不住你是谁,只记得“今天吃了黄焖鸡”?

答案:把产品做成“社交货币”。

三个打法:

  1. 可传播的视觉锤:外卖盒印上“今天不加班”文案,用户拍照发朋友圈等于免费广告。
  2. 限定款上瘾机制:每月推出“城市隐藏菜单”,比如“成都藤椒肥牛饭”,只卖7天,下次想吃得等下个月。
  3. 跨界联名:与独立插画师合作“打工猫”IP,买套餐送贴纸,二手平台炒到15元一张,反向带动销量。

技术暗线:AI与物联网的降维打击

未来三年,技术将淘汰一批“不会用数据的餐厅”。

互联网餐饮怎么做_未来三年如何突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提前布局三件事:

  • AI预测备货:接入天气API+商圈人流数据,系统每天自动生成采购清单,误差率低于5%。
  • 物联网监控:冰柜装温度传感器,一旦异常自动报警,避免食材报废损失。
  • 数字孪生厨房:用3D建模模拟动线,发现“打包台离出餐口远”导致超时,调整后骑手等餐时间缩短40秒。

组织进化:从“雇佣制”到“合伙制”

外卖骑手流失率50%?店长干半年就跳槽?

答案:把员工变成“利益相关者”。

落地方法:

  1. 骑手合伙人:跑单量前10%的骑手可承包区域配送,平台抽佣降至8%,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
  2. 店长持股计划:老店盈利后,店长可投资5万元换5%分红权,离职也能保留,绑定核心人才。
  3. 厨房小时工众包:高峰期用“共享员工”APP招兼职,按小时计薪,人力成本降低12%。

最后三句话

未来三年,互联网餐饮没有“中间态”——要么成为效率机器,要么成为体验符号
所有动作围绕一个核心:让用户在非用餐时间也想起你。
现在开始,把每一次差评当成迭代指令,把每一次复购当成资产积累。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