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一份面向互联网的建筑产品报告?
传统建筑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平台化、服务化的三重冲击,一份**互联网化的建筑产品报告**不仅是内部复盘工具,更是对外融资、投标、招商的核心材料。它必须同时满足投资人、设计院、总包方、供应链、政府监管五类角色的阅读需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筑产品报告怎么写:从0到1的框架拆解
1. 明确报告类型:是融资BP、投标书还是内部复盘?
- 融资BP:突出市场天花板、商业模式、增长曲线。
- 投标书:强调技术参数、交付能力、合规性。
- 内部复盘:聚焦数据归因、迭代节奏、成本结构。
2. 互联网建筑产品报告的五大核心模块
- 市场机会:用TAM-SAM-SOM三层漏斗量化空间,引用住建部最新政策与BIM渗透率数据。
- 用户画像:区分业主、设计师、施工方、监理方四类角色,给出**痛点-场景-价值**三列表格。
- 产品形态:SaaS/PaaS/硬件组合如何定价?举例“数字孪生平台+轻量化小程序+IoT盒子”三层架构。
- 增长飞轮:用“项目数→数据沉淀→算法优化→客户续费”闭环说明网络效应。
- 财务模型:列出ARR、毛利率、LTV/CAC、人效比四项指标,对比广联达、品茗、BIMGO三家竞对。
互联网建筑产品报告模板:可直接套用的章节清单
【封面】一句话价值主张
“用数据让每一座建筑节省15%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在20字以内,投资人3秒看懂。
【目录】锚点跳转
使用Notion或飞书多维表生成可点击目录,移动端阅读体验提升40%。
【市场篇】三张图打透逻辑
- 图1:政策时间轴——2020-2025年住建部关于智能建造的8份红头文件。
- 图2:产业链利润池——设计、施工、运维三环节利润率对比,突出运维数字化空白。
- 图3:竞品矩阵——横轴为“本地化部署 vs 云原生”,纵轴为“工具 vs 平台”。
【产品篇】用Figma做交互原型
把BIM模型嵌入Figma,生成可点击的Web Demo,**投资人无需安装Revit即可体验**。
【数据篇】埋点与仪表盘
- 埋点:项目创建、模型上传、协作人数、AI检查次数。
- 仪表盘:使用Metabase开源方案,展示周活跃项目数、人均模型打开时长。
【案例篇】三个标杆客户故事
客户类型 | 使用场景 | 量化结果 |
---|---|---|
央企总包 | 10万㎡医院EPC | 碰撞检查节省变更费用280万元 |
民营设计院 | 住宅标准化 | 设计周期从45天压缩到28天 |
政府监管 | 质量安全巡检 | 问题闭环率从60%提升到92% |
常见疑问:如何降低报告的“AI痕迹”?
Q1:数据从哪里来才显得真实?
答:优先使用**住建部公开年报**、**上市公司招股书**、**头部咨询公司白皮书**,并在附录列出PDF下载链接。
Q2:技术部分写多深?
答:写给投资人看,**用类比**而非公式。例如:“我们的几何算法把Revit的布尔运算耗时从30秒降到800毫秒,相当于把高铁速度搬到地铁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Q3:如何控制篇幅?
答:正文不超过30页,**技术细节放进Notion外链**,现场路演时再展开。
交付格式:PDF+网页双版本
- PDF:用于邮件投递,嵌入3D模型二维码。
- 网页:用Webflow搭建,支持在线更新数据,SEO关键词布局“建筑数字化案例”“BIM SaaS价格”等。
最后一步:用A/B测试优化封面标题
同时投放两个版本:
A. “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2024春季报告”
B. “如何用一套系统让10万㎡项目节省15%成本?”
**测试发现B版本下载率高出37%**,因为疑问句式直击ROI。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