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获客难的根源在哪里?
很多创业者一上来就砸预算买量,结果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居高不下。问题通常出在三点:目标人群画像模糊、渠道与产品不匹配、数据回收链路断裂。当这三点同时存在,ROI自然难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绘制高转化的用户画像?
自问:我们到底在跟谁说话?
自答:把人口属性、行为特征、心理动机拆成三张表,再用Look-alike模型跑一遍,就能筛出“愿意付费且传播意愿高”的那1%种子用户。具体步骤:
- 从已有订单里提取高LTV用户的共性标签
- 用埋点数据交叉验证关键行为路径(如7日内完成3次核心功能使用)
- 把标签喂给广告平台的DMP,生成相似人群包
低成本获客渠道怎么选?
渠道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与产品阶段强耦合。下面用一张对比表快速看懂:
产品阶段 | 推荐渠道 | 成本控制点 |
---|---|---|
MVP验证期 | 社群裂变、知乎话题、B站测评 | 用UGC换流量,预算<5k |
成长期 | 信息流+SEM+达人分销 | 按CPS结算,避免CPM烧钱 |
扩张期 | 程序化DSP、品牌联名 | 用PDB保量,锁定TA% |
如何降低单次获客成本?
自问:为什么别人2元一个线索,我们要20元?
自答:差距在转化率漏斗。把漏斗拆成四层,每层提效一点点,CAC就能腰斩。
- 广告层:用动态创意降低CPC,平均可省18%
- 落地页层:AB测试按钮颜色+文案,转化率提升7%~15%
- 注册层:砍掉多余字段,短信验证码改为一键登录,流失率下降30%
- 付费层:首单立减与阶梯优惠并用,ARPU不降反升
数据回收链路如何打通?
没有回传,优化就是盲人摸象。三步搞定:
- 埋点:用可视化埋点工具替代代码埋点,节省70%工时
- 归因:采用MTA多触点归因,看清每个渠道的真实贡献
- 看板:把ROI、留存率、裂变率做成实时大屏,早会10分钟对齐问题
私域能不能替代付费投放?
能,但有前提。先自问:你的内容供给能力是否可持续?
自答:如果团队能日产3条短视频+1篇干货,私域就能跑通。模型如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域引流→企业微信沉淀→社群SOP→小程序成交
实测教育行业用此模型,CAC从120元降到35元,周期仅6周。
预算有限时先做哪三件事?
1. 砍掉低质渠道:用归因模型把消耗高但无转化的渠道停掉,预算立刻释放30%
2. 做一场裂变活动:老带新奖励设计为“双向得利”,平均裂变率可达1:3.2
3. 上线自动化营销:用MA工具给注册用户打标签,7天内未转化即触发优惠券,挽回率提升22%
未来一年获客趋势是什么?
短视频搜索权重将反超图文,“看后搜”链路成为新洼地;AIGC生成千人千面的创意素材,把测试周期从7天缩到30分钟;隐私政策收紧,一方数据的价值会被放大,提前布局CDP的公司将拥有护城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