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互联网数据_网民规模有多大

新网编辑 15 0

网民规模突破7.31亿,移动化已成定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全年新增网民4299万,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高达6.95亿,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几乎宣告PC时代的落幕。

2016中国互联网数据_网民规模有多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城乡差距依旧,但农村网民增速反超

2016年城镇网民规模为5.27亿,普及率69.1%;农村网民2.04亿,普及率33.1%。虽然城乡差距仍然明显,但农村网民增长率达到8.9%,首次超过城镇的5.1%。背后的推手是:

  • 千元智能机普及:红米、魅蓝等机型将价格压到500元以下,降低入门门槛。
  • 4G基站下沉:三大运营商全年新增农村4G基站超30万个,信号盲区大幅减少。
  • 返乡青年带动:春节返乡潮带来“数字反哺”,教会父母使用微信、支付宝。

网民结构画像:谁在上网?

年龄分布:90后成绝对主力

10-39岁人群占比73.7%,其中20-29岁占比30.3%,90后已成为互联网内容生产与消费的核心。

收入分布:3001-5000元群体最多

月收入在3001-5000元的网民占比23.2%,其次是2001-3000元18.2%。值得注意的是,无收入学生群体仍占10.9%,是游戏、直播打赏的重要金主。

学历分布:中等教育占六成

初中、高中/中专学历网民合计61.3%,大专及以上仅占20.6%。这解释了为何短视频、段子类内容在2016年爆发——低门槛内容匹配了主流人群。


上网场景:从客厅到被窝

2016年,83.5%的网民在家中通过Wi-Fi上网,但床上上网比例从2015年的78.8%飙升至88.8%。与之对应的是:

2016中国互联网数据_网民规模有多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深夜流量激增:22:00-次日2:00时段流量占比达28.4%,催生“夜猫经济”。
  2. 场景化应用爆发: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等音频App装机量增长200%+,满足关灯后“听内容”需求。

核心疑问:为什么网民增速放缓了?

2016年网民增长率仅6.2%,创十年新低。原因有三:

  • 人口红利见顶:中国剩余未触网人群多为60岁以上老人偏远山区人口,转化成本高。
  • 换机周期延长:智能手机平均换机周期从18个月延长至24个月,抑制新增用户。
  • 实名制打击“马甲号”:2016年9月起,网信办要求App注册必须手机号+身份证双重验证,导致“一人多号”现象锐减。

2016年三大风口:直播、单车、知识付费

直播:全民打赏的狂欢

2016年直播用户规模达3.44亿,占网民47.1%。秀场直播(映客、花椒)与游戏直播(斗鱼、虎牙)两分天下,但监管利剑在年底落下——四部委联合整治,关停违规直播间3万+

共享单车:资本烧出的彩虹

摩拜、ofo全年融资超20亿美元,单车投放量从年初的10万辆暴增至200万辆。但损毁率超12%政府限投令等隐忧已现。

知识付费:为焦虑买单

得到App、知乎Live、分答等平台用户规模突破5000万《李翔商业内参》年费199元卖出10万份,验证“内容变现”可行性。


未来三年的隐藏机会

基于2016数据,可预判以下赛道:

2016中国互联网数据_网民规模有多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下沉市场电商:农村网民网购使用率仅47.3%,拼多多三年后崛起验证此逻辑。
  • 中老年社交:50岁以上网民占比8.8%,但微信渗透率已超85%,糖豆广场舞等App提前卡位。
  • 企业级SaaS:中小企业互联网渗透率不足30%,钉钉、企业微信在2016年低调布局。

数据背后的冷思考

当所有人都在庆祝7.31亿时,别忘了仍有6.4亿人未上网。他们是谁?

  1. 偏远山区留守儿童:需要低成本卫星网络而非4G。
  2. 文盲半文盲群体:语音交互或许比图文更适合。
  3. 被智能机淘汰的功能机用户:4G功能机(如JioPhone)可能是过渡方案。

2016年的中国互联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看懂数据的人,才能在下一个十年继续留在牌桌上。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