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互联网医疗到底火到什么程度?
根据《2016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披露,当年全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突破**1.8亿**,同比增长**48.7%**;市场规模达到**223亿元**,较2015年翻了近一倍。资本端同样狂热,全年融资事件**209起**,总金额**58亿美元**,其中**移动问诊、医药电商、慢病管理**三大赛道吸金最多。

移动医疗的四大盈利模式拆解
1. 问诊付费:从免费到付费的惊险一跃
2016年,**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先后试水“图文问诊付费”,单次价格区间**6~60元**。用户最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网上看病还要花钱?” 平台给出的答案是:三甲医生时间成本+处方合规审核+7×24小时响应。当年春雨医生公布数据:付费用户复购率**38%**,平均客单价**28元**,证明轻问诊已跑通。
---2. 药品电商:处方外流的红利窗口
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1药网三家合计占据**72%**线上药品零售份额。盈利模式并不复杂:进销差价+平台扣点+广告位。 关键节点在2016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试点“**网售处方药放开**”,当年医药电商B2C规模**118亿元**,增速**68%**。用户疑问: “网上买药安全吗?” 平台通过**执业药师在线审方、药品追溯码、冷链配送**三重保障,退货率控制在**0.7%**以下。
---3. 企业健康管理:B端市场的隐形金矿
爱康国宾、慈铭体检把线下套餐搬到线上,再叠加**SaaS健康档案、企业团检预约、员工慢病干预**。2016年企业客户平均客单价**1200元/人/年**,毛利率高达**45%**。 企业HR最担心: “员工健康数据会不会泄露?” 平台采用数据脱敏+本地化部署+国密算法加密,通过ISO27001认证后,续签率提升至**82%**。
---4. 保险反向定制:支付方的强势切入
平安好医生与平安寿险联合推出“**步步夺金**”:用户每日步数兑换保额,最高**20万元重疾险**。上线半年吸引**1300万**用户投保,转化率**7.3%**。 用户疑惑: “走路真的能买保险?” 底层逻辑是健康行为数据降低赔付风险,保险公司精算模型显示:日均8000步人群,次年住院率下降**12%**。
---2016年政策风向标:松绑与收紧并存
- 松绑:国家卫计委发文认可“互联网医院”试点,银川、乌镇、广州三地率先落地;
- 收紧:第三方平台禁止直接销售处方药,必须接入**医疗机构电子处方共享平台**;
- 监管创新:CFDA启动“**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制**”,家用血糖仪、血压计线上销售门槛降低。
用户画像:谁在用手机看病?
报告抽样**10万份**问卷显示:

- 年龄:26~35岁占**47%**,36~45岁占**28%**;
- 地域:三四线城市用户增速**61%**,反超一二线城市;
- 场景:**夜间儿科咨询**占比最高(34%),其次是**慢病续方**(29%)。
技术暗线:AI医生初露锋芒
2016年,**科大讯飞“智医助理”**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笔试,得分**456分**(合格线360分)。尽管尚未投入临床,但已在内测**肺结节识别、糖网筛查**场景,准确率达到**94.7%**。 医院信息科主任最关心: “AI会不会取代医生?” 目前定位是辅助诊断+病历质控,把医生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门诊效率提升**30%**。
---资本退潮前夜:盈利与估值的生死竞速
2016Q4开始,融资难度陡增。**未盈利项目估值平均下调40%**,投资人拷问焦点集中在单用户获客成本(CAC)与生命周期价值(LTV)。 以某头部慢病管理App为例: CAC **85元** → LTV **210元** → 毛利率**60%** → 理论上**18个月回本**。但前提是**月留存率≥45%**,否则模型崩塌。
---未来三年的三大预判
- 医保在线支付:2017年杭州、深圳试点医保电子凭证,线上购药可直接结算;
- 医生IP化:类似“网红医生”的**个人品牌工作室**将出现,平台抽成比例**15%~25%**;
- 数据变现:匿名化健康大数据向药企、保险商输出,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50亿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