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口径到底怎么算?
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把“互联网理财用户”定义为:过去12个月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过理财产品的实名账户持有人。与CNNIC的“网民中使用过互联网理财服务的比例”相比,前者口径更窄,后者更宽。2023年末,央行口径为3.26亿人,CNNIC口径为3.94亿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三年增长曲线为何放缓?
2021—2023年,中国互联网理财人数年增速分别为18.7%、9.4%、4.1%,呈明显下滑。原因有三:
- 收益下行:货币基金7日年化从2.6%跌至1.7%,吸引力减弱。
- 监管收紧:互联网存款、互联网保险相继下架,渠道收窄。
- 用户饱和:一二线城市渗透率已超60%,新增主要来自下沉市场,转化周期长。
谁在买?画像拆解
年龄分布
25—35岁占比41%,是绝对主力;50岁以上增速最快,两年翻倍,主因是银行App适老化改造。
地域分布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用户占全国34%;县域用户占比首次突破30%,拼多多金融、抖音支付贡献显著。
资产规模
人均持有2.4万元,其中1万元以内的小额用户占58%,长尾特征明显。
平台格局:支付宝一家独大?
平台 | 月活理财用户(万) | 市占率 |
---|---|---|
支付宝 | 18,900 | 48% |
理财通 | 7,200 | 18% |
度小满 | 3,100 | 8% |
京东金融 | 2,800 | 7% |
其他 | 7,400 | 19% |
支付宝领先优势依旧,但理财通依托微信社交链,近两年新增用户中62%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速最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钱都流向了哪些产品?
- 货币基金:规模占比52%,仍是“入门款”。
- 短债基金:2023年规模增长127%,承接货基溢出资金。
- 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上线一年吸引490万人,人均投入1.1万元。
- 券商收益凭证:保本特性受稳健型用户青睐,规模同比增83%。
未来三年还能涨多少?
综合艾瑞、QuestMobile、奥纬三方预测,2026年中国互联网理财人数将达4.5—4.8亿,年复合增速6%—7%。增量主要来自:
- 银发经济:60岁以上网民已破1.5亿,金融需求刚起步。
- 数字人民币:钱包与理财账户互通,降低首次购买门槛。
- 投顾牌照扩容:试点机构从18家增至50家,个性化配置提升客单价。
普通人如何安全上车?
自问:平台太多,怎么选?
自答:先看牌照,银行系、券商系、基金直销三类最稳;再看费率,货币基金B类、指数基金C类通常更低;最后看体验,是否支持7×24小时快赎、是否有持仓透视功能。
自问:怕亏损怎么办?
自答:把资金分成活钱、稳钱、长钱三笔,分别对应货基、短债、养老FOF,比例按3:4:3起步,每半年再平衡一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监管下一步动作猜想
业内普遍预计,2024年将出台《互联网理财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版,重点包括:
- 风险等级匹配:用户只能购买等于或低于自身风险等级的产品。
- 实时录音录像:单笔超过20万元需双录。
- 数据出境审查:涉及用户资产、交易记录的跨境传输需报备。
对普通用户而言,流程可能更繁琐,但资金安全性与信息透明度将同步提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