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到底靠什么赚钱?
能源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电力”,它把发电、储能、输电、配电、用电、交易、金融、数据全部打通,形成一张**价值网**。盈利点藏在五个环节: 1. **电力现货与辅助服务交易** 2. **分布式能源托管** 3. **数字平台订阅与数据变现** 4. **绿色金融与碳资产运营** 5. **需求侧响应与虚拟电厂** ———电力现货市场:赚价差还是赚服务费?
问:中小能源互联网公司能直接下场炒电吗? 答:很难。现货市场门槛高,需要负荷预测算法、交易席位、巨额保证金。更现实的做法是**做“卖水人”**: - 提供**高精度风光功率预测SaaS**,按每万千瓦每月收费; - 为售电公司开发**自动报价机器人**,收取软件授权+成交分成; - 帮助电厂做**中长期合约优化**,节省的偏差考核费用五五分成。 ———分布式光伏托管:为什么比持有电站更稳?
自己投屋顶光伏,IRR 8% 但重资产、周期长;托管模式把“持有”变“服务”,**现金流更轻**: - **运维托管**:每块组件每年收 15 元,无人机巡检+AI 热斑识别,毛利率 40%; - **发电量保险**:与保险公司共保,保费 2% 起,平台赚 20% 渠道费; - **绿电溢价分销**:把屋顶电打上“100% 可再生”标签,溢价 0.03 元/度,平台抽 10%。 ———数据变现:哪些数据最值钱?
能源互联网平台每天沉淀**TB 级高频数据**,真正能让客户买单的只有三类: 1. **负荷画像**——帮助连锁商超选址、谈判基本电费,按门店年费 2 万; 2. **设备故障预警**——把变压器红外测温数据卖给制造商做寿命保险,按台收费; 3. **碳排基准线**——为出口型企业生成符合 CBAM 的碳报告,每份 5000 元起。 **注意**:交易的是“分析结果”而非原始数据,既合规又溢价。 ———绿色金融:利差之外的新玩法
传统模式是撮合银行与项目赚息差;现在升级到**碳资产运营**: - **碳足迹 SaaS** 自动生成 MRV 报告,节省企业 80% 人力; - **碳质押融资** 把 CCER 未来收益权打包成 ABS,平台收 1% 服务费; - **碳中和保险** 若实际减排量不足,保险赔付,平台再赚再保险佣金。 ———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的“羊毛”怎么薅?
虚拟电厂不靠发电,靠**毫秒级削峰**。盈利公式: 收益 = 响应电量 × 出清价格 × 分成比例 - 居民空调聚合:单户 1kW,聚 10 万户,晚高峰 30 分钟,电价差 1.5 元/kWh,平台抽 30%,**单次毛利 4.5 万元**; - 工业园区储能:利用现有 UPS 电池,零投资,纯分成,IRR 可达 25%。 **关键点**:必须拿到电网公司“负荷聚合商”牌照,否则只能做二道贩子。 ———能源互联网企业如何构建护城河?
1. **算法壁垒**:自研 15 分钟级负荷预测模型,MAPE<3%,比开源方案低 2 个点; 2. **牌照壁垒**:同时拥有售电、需求响应、碳核查三张准入证,全国不足 50 家; 3. **数据壁垒**:接入 1 万座以上分布式电站,形成网络效应,后来者难复制; 4. **金融壁垒**:与三家以上保险公司签署再保协议,降低碳资产价格波动风险。 ———未来三年最值得押注的细分赛道
- **零碳园区整体解决方案**:政策强制+企业 ESG,单个园区合同额 5000 万起; - **重卡换电运营**:电池银行模式,度电服务费 0.35 元,比柴油节省 30%; - **跨境绿电交易**:RCEP 框架下,云南水电直供越南,平台收 0.01 美元/度过网费。 ———避坑指南:三种看似赚钱实则赔钱的模式
1. **自建储能电站赌峰谷价差**:现货价格一旦拉平,回本周期从 5 年变 10 年; 2. **纯做碳交易撮合**:CCER 重启后供给暴增,价差迅速收窄; 3. **盲目扩张充电桩**:利用率低于 8% 即亏损,重资产噩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