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购物人数到底有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与CNNIC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突破9.15亿人,占全国网民总数的82.3%。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个上网的人里,就有8个以上在网上买过东西。

网购人群增长趋势呈现哪些特点?
1. 增速放缓但基数庞大
过去十年,网购人数年均增长率从25%以上逐步回落到5%左右,看似“慢”了,实则因为存量用户已接近天花板。新增用户主要来自:
- 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网民占比首次超过40%
- 银发经济:50岁以上网购人群两年翻了一番,达到1.2亿
- 跨境回流:海外代购用户因物流成本上升,转向国内平台
2. 消费频次与客单价双升
虽然人数增速放缓,但人均年网购金额突破1.8万元,比疫情前增长42%。背后的推手是:
- 直播电商:单场人均停留时长超过25分钟,冲动消费占比高达38%
- 会员制:88VIP、京东PLUS等付费会员复购率提升60%
- 分期免息:90后用户中,使用花呗/白条的比例达71%
哪些品类在“吸走”用户的钱包?
下沉市场的“新三样”
过去大家爱买服饰、数码,现在农产品、宠物用品、户外装备成为增长黑马。以拼多多为例,2023年农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210%,其中云南咖啡豆和山东樱桃成为爆款。
高线城市的新刚需
北上广深用户把预算砸向健康服务:在线问诊、体检套餐、基因检测的订单量年增150%。一位北京白领的年度账单显示,她在健康类App上花费2.3万元,超过服饰消费。
平台争夺用户的“暗战”
抖音的“货找人”逻辑
传统电商是“人找货”,抖音通过算法把白牌工厂货精准推给小镇青年。2023年抖音电商GMV突破2万亿,其中70%订单来自直播间。

淘宝的“内容护城河”
面对冲击,淘宝发力店铺直播+会员私域:头部主播店播占比从20%提升到55%,会员专享价带动老客复购率提升3倍。
未来三年,网购人数还会怎么变?
技术变量:AI客服与虚拟试衣
淘宝测试的AI试衣间让退货率下降18%,京东的智能客服已能处理80%的售后咨询。这些技术可能让犹豫型用户(目前约1.5亿人)转化为稳定消费者。
政策变量:快递进村与数据安全
国家邮政局要求2025年实现“村村通快递”,预计将释放5000万农村新用户;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严格执行,可能让15%的隐私敏感用户减少线上消费。
普通人如何抓住这波红利?
副业机会清单
- 社区团购团长:三四线城市单团月入3000-8000元
- 二手电商托管:帮别人卖闲置,抽佣20%-30%
- 跨境电商小单:通过Temu把义乌小商品卖到中东
避坑指南
一位义乌商家血泪教训:盲目跟风直播导致库存积压200万元。关键要先测款再投产,用短视频挂车测试点击率,超过5%再加大投入。
写在最后
当9亿人在网上买东西时,真正的机会不在“多一个消费者”,而在如何服务一个更挑剔的消费者。从“买得到”到“买得好”,这场静悄悄的升级,才刚刚开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