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史_如何影响SEO策略

新网编辑 12 0

萌芽期:1994-2000,门户为王,SEO尚未成形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国际专线把中关村与斯坦福实验室相连,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那时网站稀少,“雅虎中文”与“新浪前身四通利方”几乎就是全部内容。站长们关心的是如何把网页传上去,而不是如何被找到。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_如何影响SEO策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SEO的雏形在哪里?
自问:当时有搜索引擎吗?
自答:有,但极其原始,北大天网、悠游只能索引标题与关键词。于是“堆关键词+隐藏文字”成了唯一手段,效果却出奇地好,因为竞争者太少。


成长期:2001-2008,百度崛起,SEO开始职业化

竞价排名与“绿萝算法”前夜

2001年9月,百度推出竞价排名,商业流量第一次明码标价。站长们发现:“花钱买词”比“堆关键词”见效快,SEO第一次出现“付费”与“自然”两条赛道。

2003年百度封杀“点击器”,2005年Google进入中国,带来PageRank理念。
自问:为什么外链突然重要?
自答:因为Google把“别人如何评价你”视为排名核心,于是“交换链接、购买高PR”成为行业硬通货。


爆发期:2009-2015,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SEO被重新定义

从PC到移动,搜索框不再是唯一入口

2010年iPhone 4入华,3G牌照发放,用户开始“滑手机”而非“敲键盘”。“APP孤岛效应”让传统SEO从业者焦虑:搜索引擎抓不到应用内数据,怎么办?

自问:SEO会死吗?
自答:不会,它会分化。
ASO(应用商店优化)诞生,关键词、截图、评论成为新战场;
微信搜索2014年上线,公众号文章开始抢占百度结果页;
百度移动适配推出,m站、响应式设计成为技术标配。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_如何影响SEO策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熟期:2016-2021,算法升级,内容生态化

信息流、短视频与千人千面

2016年百度推出“百家号”,2018年抖音DAU破2亿,“推荐算法”取代“关键词匹配”成为流量分配主流。

自问:SEO还要做关键词吗?
自答:要,但逻辑变了。
语义搜索:百度“熊掌号”要求内容回答完整问题,而非堆砌同义词;
E-A-T原则:Google Quality Rater指南被国内大厂借鉴,作者资质、品牌背书权重飙升;
结构化数据:JSON-LD标记让搜索引擎秒懂“这是商品、那是问答”。


当下与未来:2022-至今,AIGC、私域与全域SEO

ChatGPT、小程序搜索与“无搜索”场景

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2023年3月百度“文心一言”内测,“对话即搜索”让传统关键词输入框显得陈旧。

自问:SEO会被AI取代吗?
自答:不会,但工作流重构。
Prompt优化:如何让AI在回答中引用你的品牌,成为新课题;
私域SEO:企业微信、视频号、小程序搜索自成闭环,外链权重下降,“服务直达”与“内容卡位”更重要;
全域SEO:把百度、抖音、小红书、微信搜一搜视为同一盘棋,统一关键词库、内容资产与数据看板。


给从业者的三条实战建议

  1. 建立“搜索需求图谱”:用百度指数+微信指数+抖音热榜,找出同一话题在不同平台的表达差异,再反向定制内容。
  2. 技术栈升级:掌握Schema.org、百度小程序Sitemap、抖音视频SEO标签,让机器可读性最大化。
  3. 品牌即关键词:在AIGC时代,用户直接问“XX品牌怎么样”,因此品牌词、口碑词、场景词必须提前布局。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_如何影响SEO策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