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政策有哪些?官方文件一次说清
想搞懂互联网保险政策,先把官方文件对号入座: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银保监会令2020年第13号)是总纲,明确“持牌经营、线上线下一致、全流程可追溯”三大原则;
《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银保监规〔2021〕108号)要求2022年1月起所有销售页面、操作轨迹、关键对话必须留痕至少五年;
《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经营条件(试行)》(银保监办发〔2021〕108号)细化了人身险公司、中介机构的准入门槛,比如注册资本、偿付能力、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等;
《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规〔2023〕3号)对车险、意健险、保证险等提出专项风控要求,并首次把“大数据杀熟”列入禁止行为。

如何合规经营互联网保险?六步拆解落地动作
第一步:牌照与资质自查
自问:我到底是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还是第三方网络平台?
答:
• 保险公司:须持《保险许可证》并在经营范围中明确“互联网保险业务”;
• 保险中介:须持《保险中介许可证》并完成互联网保险销售备案;
• 第三方网络平台:须持《ICP许可证》并与持牌机构签订书面合作协议,**不得从事保险产品比价、代收保费等实质销售行为**。
第二步:系统安全与数据合规
自问:我的系统够安全吗?客户数据会不会被泄露?
答:
• 必须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每年复测一次;
•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PIA)制度,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前须完成评估并向用户明示;
• 服务器须部署在中国境内,涉及跨境数据流动需通过网信办安全评估。
第三步:销售页面与可回溯管理
自问:用户点了几下鼠标、停留几秒、是否阅读条款,我都能还原吗?
答:
• 采用录屏+日志+区块链时间戳三重技术,确保操作轨迹不可篡改;
• 关键节点强制弹窗:健康告知、免责条款、犹豫期提示,**未点击“已阅读”无法进入下一步**;
• 保存期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不少于五年,可随时调取。
第四步:产品设计与信息披露
自问:我的产品页面有没有隐藏高免赔额、低赔付比例?
答:
• 必须设置“产品说明书”一键下载,包含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现金价值、退保损失;
• 禁止用“首月0元”“限时秒杀”等误导性词汇,须以年化保费展示;
• 健康告知问卷不得默认勾选“全否”,须逐题人工确认。
第五步:售后与投诉处理
自问:客户退保、理赔找不到入口怎么办?
答:
• 在官网、APP、小程序首页显著位置设置“退保/理赔”按钮,点击后三步内完成申请;
• 建立7×24小时智能客服+人工坐席,投诉响应时限不超过1个工作日;
• 每季度向银保监会报送投诉处理情况专项报告,包括投诉量、办结率、典型问题。

第六步:营销宣传红线
自问:短视频、直播带货能不能说“保本保息”?
答:
• 禁止**虚假承诺收益**、**夸大保障范围**、**混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
• 直播须提前3个工作日向属地银保监局报备脚本、主播资质;
• 网红大V合作须审核其历史言论,出现负面舆情须在2小时内启动下架。
2024年监管新动向:三大关键词提前布局
关键词一:算法透明
《互联网保险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披露算法基本原理、数据来源、用户标签,并设置“关闭个性化推荐”选项。
关键词二:场景险穿透
退货运费险、航延险等场景险须披露实际赔付率,若连续两年低于50%,将被叫停新业务。
关键词三:跨境业务试点
粤港澳大湾区允许港澳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向内地居民销售跨境医疗险、重疾险,须使用“封闭型跨境资金池”结算。
常见违规案例与避坑指南
案例一:某平台默认勾选“自动续保”被罚80万
避坑:自动续保须二次短信确认,并在扣款前5日发送提醒。
案例二:某中介使用爬虫抓取用户社保数据被移送公安
避坑:数据来源须取得用户单独授权,禁止“一揽子授权”。
案例三:某直播宣称“新冠确诊即赔”实际需住院才赔被罚50万
避坑:宣传用语须与条款原文逐字核对,建议直播全程字幕同步展示条款。
工具包:合规自查清单
- □ 营业执照、保险许可证、ICP许可证扫描件是否在官网公示
-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
- □ 销售页面是否嵌入可回溯系统并测试成功
- □ 健康告知、免责条款是否设置强制阅读计时器
- □ 退保、理赔入口是否在移动端首屏可见
- □ 营销素材是否经过法务、合规双审核并留档
- □ 客户投诉是否在监管要求时限内100%办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