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白酒行业现状_2016白酒行业前景怎么样

新网编辑 12 0

2016年白酒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6年,中国白酒行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一方面,高端酒价格持续下探,茅台、五粮液批价一度跌破厂价;另一方面,区域龙头通过产品下沉、渠道精耕,反而录得双位数增长。行业整体产量1358万千升,同比增长3.5%,但利润增速却高达9.2%,**“量增利更增”成为年度关键词**。

2016白酒行业现状_2016白酒行业前景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端酒为何集体降价?

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后,高端酒需求被腰斩。2016年,茅台一批价最低跌至820元/瓶,五粮液跌至620元/瓶。原因有三:

  • **库存高压**:2013—2015年渠道积压的库存需要3年以上消化。
  • **需求结构变化**:政务消费占比从40%骤降至5%,商务与个人消费接棒,但价格敏感度更高。
  • **竞品分流**:进口葡萄酒、精酿啤酒在一线城市抢占高端宴请场景。

降价并非坏事,它让高端酒重新触达中产阶层,为后续复苏埋下伏笔。


区域酒企凭什么逆势增长?

当名酒忙于去库存时,**古井、口子窖、今世缘**等区域龙头却悄悄完成了渠道下沉:

  1. 产品策略:推出100—300元“次高端”价格带,避开与名酒正面冲突。
  2. 渠道策略:将县级市场细分为“乡镇—村级”两级,经销商数量从2014年的800家增至2016年的2400家。
  3. 消费者教育:在婚宴、寿宴场景植入“区域名酒=面子”心智,安徽市场婚宴用酒区域品牌占比高达67%。

结果:古井贡酒2016年营收60.2亿元,同比增长14.3%,净利润增速更达19.7%。


电商渠道是救命稻草还是噱头?

2016年,白酒电商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占行业总量6%,但分化严重:

2016白酒行业现状_2016白酒行业前景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名酒电商:茅台云商、五粮液官方旗舰店以“扫码溯源+限量发售”稳住价盘,线上成交价仅比线下高5—8%。
  • 贴牌酒:某山东酒企在拼多多推出9.9元/瓶“纯粮原浆”,半年销出800万瓶,但复购率不足3%。

结论:**电商对名酒是“价格标杆”,对中小酒企是“清库存下水道”**。


消费升级还是消费分级?

2016年,行业出现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

  • 高端酒销量下滑15%,但300—600元价位段增长23%;
  • 光瓶酒(无包装盒)销量增长18%,牛栏山陈酿单品突破40亿元。

答案:**消费分级**。一二线城市追求“喝少喝好”,三四线城市“喝得起”更重要。这种分化倒逼酒企采用“双品牌战略”:洋河同时推“梦之蓝”和“洋河小曲”,一个打面子,一个打里子。


2017年白酒行业会怎么走?

从2016年三季报可见端倪:

  1. 库存周期结束:茅台预收款从2015年的82亿回升至2016年的175亿,渠道信心恢复。
  2. 提价窗口打开:2016年12月,泸州老窖特曲宣布提价15%,打响2017年涨价第一枪。
  3. 并购加速:古井收购黄鹤楼、今世缘参股山东景芝,区域龙头通过资本整合全国化。

预测:2017年行业利润增速将重回两位数,**但机会只属于“有品牌+有渠道+有资本”的三有企业**。

2016白酒行业现状_2016白酒行业前景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给经销商的三个忠告

基于2016年数据,经销商若想活下去,必须记住:

  • 别碰“概念酒”:所谓“洞藏”“原浆”若无品牌背书,生命周期不超过18个月。
  • 深耕宴席场景:2016年婚宴用酒市场规模达1800亿元,占白酒总量25%,且自带传播效应。
  • 现金流>利润:宁可少赚5个点,也要缩短账期,2016年某河南大商因压货茅台导致资金链断裂,教训惨痛。

写在最后

2016年的白酒行业像一场大考:有人交白卷,有人逆袭。它证明了一个残酷事实——**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当茅台开始研究“年轻化”,当牛栏山用40亿销量教育市场“好酒可以不贵”,这场调整远未结束,但方向已清晰:品牌集中度提升、价格带分层、渠道碎片化。谁能读懂这三点,谁就能在下一轮复苏中抢到船票。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