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船舶市场走势_全球造船业复苏了吗

新网编辑 13 0

2017年船舶市场真的回暖了吗?

**是的,2017年全球船舶市场出现了久违的反弹信号。** 根据Clarksons数据,全年新船订单量达到2,450万CGT,同比增长**130%**,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三大主力船型全面复苏**: - 散货船订单飙升至1,030万CGT,同比暴涨**200%** - 油轮订单稳定在680万CGT,LNG船订单突破**4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 集装箱船市场出现20,000TEU级超大型订单,马士基、达飞等巨头重启扩张 ---

哪些因素推动了2017年的订单爆发?

### 1. 航运运价触底反弹 **BDI指数从2016年2月的290点飙升至2017年12月的1,700点**,散货船日租金从5,000美元/天暴涨至**30,000美元/天**,船东现金流改善后集中释放订单。 ### 2. 环保法规倒逼更新 **IMO 2020限硫令**提前发酵,船东面临三种选择: - 安装脱硫塔(占2017年新船订单的**35%**) - 改用LNG动力(订单占比**18%**) - 直接淘汰老旧船舶(拆解量达**4,100万DWT**) ### 3. 中韩价格战刺激需求 **中国船厂低价抢单**: - 18万吨散货船造价从5,000万美元降至**4,200万美元** - 韩国船厂以**政府补贴**形式让利,三星重工拿下14艘LNG船订单 ---

2017年造船业竞争格局如何变化?

### 中日韩三国杀 | 国家 | 接单量(CGT) | 市场份额 | 核心优势 | |------|-------------|----------|----------| | **中国** | 1,030万 | 42% | 低成本+政府担保 | | **韩国** | 820万 | 33% | LNG船技术垄断 | | **日本** | 390万 | 16% | 节能环保设计 | **中国首次包揽全球造船业三大指标第一**: - 手持订单量(8,900万DWT) - 新接订单量(1,030万CGT) - 完工量(3,600万DWT) ---

船厂如何应对订单激增的挑战?

### 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5%** - **南通中远川崎**通过智能制造将VLCC建造周期缩短至**18个月** - **大船重工**重启闲置船坞,招聘3,000名焊工应对订单潮 ### 供应链危机显现 **核心矛盾**: - 发动机产能不足(MAN ES订单排到**2021年**) - 钢材价格暴涨(中国20mm船板从**3,000元/吨涨至4,500元/吨**) ---

2017年船舶融资市场有哪些新玩法?

### 中国租赁公司崛起 - **工银租赁**全年投放船舶资产**120亿美元**,成为最大船东 - 创新模式:**售后回租+10年光租**,帮助希腊船东盘活现金流 ### 绿色债券试水 - **马士基发行5亿美元绿色债券**,专用于订造环保型集装箱船 - 融资成本较普通债券低**80个基点** ---

未来三年船舶市场的三大悬念

### 1. 运价能否持续上涨? **风险点**: - 2018年起将有**1.2亿DWT**新船交付 - 中国钢铁减产可能压制铁矿石运输需求 ### 2. 环保技术路线之争 **三种技术博弈**: - **LNG动力**:适合新造船,但燃料加注网络不完善 - **脱硫塔**:改装周期仅3个月,但面临**开式洗涤水禁令** - **氨燃料**:零碳方案,但发动机技术要到**2025年**才成熟 ### 3. 船厂整合潮来袭 **预测**: - 中国可能将**150家**船厂压缩至**50家**以内 - 韩国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的合并案面临**欧盟反垄断审查** ---

2017年船舶市场的启示

**周期性行业的生存法则**: - **现金流管理**比订单量更重要(韩进海运破产教训) - **技术储备**决定长期竞争力(韩国垄断LNG船市场的秘密) - **政策红利**窗口期有限(中国船厂需警惕补贴退坡) **下一个爆发点**:2023年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将覆盖航运业,可能催生新一轮船舶更新需求。
2017年船舶市场走势_全球造船业复苏了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