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物流行业整体表现如何?
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在宏观经济回暖、电商持续爆发、制造业复苏的多重驱动下,全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52.8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突破400亿件,连续四年稳居世界第一。“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成为年度关键词。

物流成本为何居高不下?
尽管规模增长亮眼,但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高达14.6%,远高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8%—9%。原因主要有:
- 运输结构失衡:公路运输占比超过75%,铁路、水运占比偏低,导致单位能耗高。
- 仓储租金上涨:一线城市高标仓平均租金突破1.4元/㎡·天,吞噬企业利润。
- 信息不对称:车货匹配效率低,空驶率一度接近37%。
2017年政策如何引导降本增效?
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两份重量级文件,核心抓手包括:
- 简政放权:取消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检测,年审与年检合并,直接为企业减负约130亿元。
- 收费公路改革: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试点扩容至15个省份,部分线路通行费下调10%—15%。
- 多式联运示范: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二批30个示范项目,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超过30%。
科技怎样成为降本突破口?
1. 物联网+车联网
通过车载OBD终端实时采集油耗、胎压、驾驶行为数据,某头部快递企业试点后百公里油耗下降8.2%,事故率下降21%。
2. 自动化仓
京东、菜鸟、苏宁在2017年集中上线“货到人”机器人仓,单均拣货成本从3.5元降至1.8元,效率提升3倍。
3. 区块链电子运单
中远海运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区块链无纸化提单,单票业务处理时间由2天缩短至4小时,文件成本节省近100美元。

企业实战:如何一年内把物流成本拉低10%?
某年营收50亿元的快消品分销集团,2017年通过“组合拳”实现成本优化:
举措 | 投入 | 年化节约 |
---|---|---|
干线甩挂运输 | 新增200台甩挂车 | 油费-1200万元 |
WMS+TMS一体化 | 软件+实施1200万元 | 人力-800万元 |
共同配送联盟 | 共享仓3万㎡ | 租金-600万元 |
最终综合物流费用率从11.3%降至10.1%,现金流改善1.1亿元。
未来三年,哪些变量会继续压低物流成本?
自问:新能源重卡何时大规模商用?
自答:2017年底比亚迪、东风、重汽已推出续航3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牵引车,若2020年电池成本降至0.6元/Wh,全生命周期成本将比柴油车低15%。
自问:无人驾驶干线运输是否可行?
自答:图森未来、嬴彻科技在2017年完成L4级卡车高速公路测试,法规开放后,司机成本占比将从35%降至10%以内。
中小企业如何低成本切入数字化?
资金有限的中小三方物流公司,可优先选择“轻量级SaaS+共享运力池”模式:

- 使用按票计费的云TMS,无需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
- 接入满帮、货拉拉企业版等运力平台,降低空驶。
- 与周边同行共建前置微仓,共享叉车、托盘,租金分摊50%以上。
结语
2017年只是物流降本增效的“拐点年”,政策、技术、资本三力齐发,为行业打开了一个持续5—10年的成本下行通道。谁能抢先完成运输结构优化、数字化改造、网络协同布局,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成本优势高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