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塑料行业前景如何_塑料价格波动原因

新网编辑 7 0
2016塑料行业前景如何?整体呈“先抑后扬”态势,下半年在供给侧改革与原油反弹带动下,景气度明显回升。 塑料价格波动原因?原油、煤价、装置检修、环保限产、汇率、库存六因素共振,导致全年高低价差高达30%以上。

全球宏观背景:油价与需求双重牵引

油价触底反弹,塑化链成本再平衡

- **布伦特原油**:年初28美元/桶,年末站上55美元,涨幅近一倍,直接推高PE、PP单体成本约800元/吨。 - **美国页岩油**:钻机数量从年初的400台降至5月的200台以下,供应收缩预期强化市场看涨情绪。 - **OPEC冻产协议**:11月底达成减产120万桶/日,期货市场提前两个月计价,带动塑料期货V型反转。

需求端:新兴经济体仍是增量主力

- **中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5%,带动管材、型材需求;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包装膜需求激增。 - **印度**:GDP增速7.6%,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增速达15%,成为全球PE新增需求最大单一国家。 - **欧美**:汽车轻量化趋势下,改性塑料渗透率提升至16%,但总量增速仅2%左右,增量有限。

中国塑料产业:供给侧改革元年

产能扩张放缓,落后装置加速淘汰

- **新增产能**:全年PE新增120万吨、PP新增200万吨,远低于2015年的260万吨与350万吨,投资趋于理性。 - **环保督查**:7月起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山东等塑料大省,涉及产能约800万吨,实际停车整改产能超200万吨。 - **煤制烯烃**:神华包头、中煤蒙大等装置因煤价上涨、甲醇制烯烃亏损,开工率由90%降至70%,边际成本支撑显现。

下游分化:包装膜独秀,建材承压

- **包装膜**:电商爆发+限塑令升级,高端POF、BOPP膜利润维持1500元/吨以上,全年产量增速12%。 - **建材**: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由年初的14%回落至年末的3%,PVC型材开工率跌破60%,库存周期长达45天。 - **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3%,但单车塑料用量仅增加3kg,对总量拉动有限。

塑料价格波动的六大核心变量

1. 原油:成本定价的锚

- 每上涨10美元/桶,PE、PP成本分别抬升约900、800元/吨,传导周期2-3周。 - **页岩油盈亏平衡**:50美元/桶成为多空分水岭,期货盘面在此区间反复争夺。

2. 煤价:煤化工路线的跷跷板

- 动力煤从370元/吨飙升至680元/吨,煤制PE现金流成本反超油制路线约500元/吨,导致西北装置降负。

3. 装置检修:短期脉冲式冲击

- 6-8月为亚洲炼厂集中检修季,韩国YNCC、台塑麦寮等裂解装置停车,单月减少乙烯供应30万吨,塑料期货拉涨8%。

4. 环保限产:政策溢价常态化

- G20杭州峰会期间,华东PVC糊树脂装置限产30%,现货价格一周上涨700元/吨,环保题材首次成为独立驱动。

5. 汇率:进口成本放大器

-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6.8%,进口LLDPE到岸成本增加约400元/吨,内外盘倒挂持续3个月,刺激国产料替代。

6. 库存:贸易商蓄水池效应

- 春节后石化库存一度突破100万吨,贸易商恐慌抛售,华东PP拉丝跌破6000元/吨;9月库存降至65万吨,价格反弹至8000元/吨以上。

企业应对策略:从“规模战”到“现金流战”

上游:锁定利润,对冲风险

- **中石化**:在50美元/桶上方卖出2017年布伦特原油掉期,锁定PE装置利润;同时在期货市场对PP进行卖出套保,规避新增产能投放风险。 - **煤制烯烃企业**:与煤矿签订长协价,将动力煤成本控制在550元/吨以下,保证现金流不亏损。

中游:低库存+基差贸易

- **华东贸易商**:放弃传统囤货模式,转而通过“期货点价+下游锁价”方式赚取基差收益,全年库存周转率提升至12次。 - **华南仓库**:引入第三方质检与仓单融资,降低中小贸易商资金占用,库容利用率从60%提升至85%。

下游:配方优化,替代进口

- **包装企业**:将进口茂金属PE的添加比例从30%降至15%,改用国产齐鲁石化7042,单吨成本下降1200元。 - **汽车配件厂**:用国产长玻纤增强PP替代进口PA66,在保险杠支架上减重5%,成本降低40%。

2017展望:波动中枢上移,结构性机会凸显

- **价格区间**:预计PE主流运行区间8500-10500元/吨,PP在7500-9500元/吨,高点出现在三季度检修季。 - **关注焦点**:美国乙烷裂解产能释放对亚洲市场的冲击、中国环保税开征后的边际成本、印度反倾销税是否落地。
2016塑料行业前景如何_塑料价格波动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