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焦炭价格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山车?
2017年,国内焦炭市场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年初,**唐山二级冶金焦主流到厂价仅报1650元/吨**,而到了8月中旬,同一指标的价格已飙升至**2320元/吨**,涨幅超过40%。不过,进入第四季度后,随着取暖季限产落地,价格又迅速回落,年底再度跌破1800元/吨。

为何波动如此剧烈?
- 环保督查密集启动:2+26城市错峰生产方案在3月就提前吹风,市场恐慌性囤货。
- 钢厂高炉复产超预期:上半年地条钢取缔后,合规钢厂开足马力,焦炭日耗从53万吨猛增至62万吨。
- 汽运限超新政:9月21日起,煤炭公路运费普涨30%,变相推高焦企到厂成本。
二、焦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老毛病”为何久治不愈?
截至2017年底,全国焦炭产能仍徘徊在**6.8亿吨**,而全年表观消费量仅4.3亿吨,闲置率高达37%。
1. 产能越淘汰越多的怪圈怎么破?
很多地方政府把**“产能置换”**玩成了数字游戏:把原本就停产的僵尸产能拿来折算指标,新项目却照批不误。例如山西某园区,2017年公告淘汰4.3米焦炉280万吨,同步核准了6.25米大型焦炉260万吨,看似减量,实际新增。
2. 独立焦企为何比钢厂配套焦炉更难退出?
独立焦企承担着地方**税收与就业双重任务**。河北邢台一家60万吨/年焦炉,员工800人,如果直接关停,当地需一次性支付安置费用超1.2亿元,县级财政无力承担,只能拖延。
三、环保风暴下,焦企如何绝地求生?
2017年环保部巡查组共发现焦化行业问题**1376项**,其中**无组织排放占比46%**。

1. 干熄焦(CDQ)改造为何成了救命稻草?
传统湿熄焦每吨耗水0.5吨,且产生大量蒸汽粉尘。山东某集团投资11亿元将4座焦炉改为干熄焦后,**吨焦工序能耗下降68千克标煤**,年减排CO₂约28万吨,更关键的是,企业因此获得**采暖季30%限产豁免**。
2. 煤调湿技术能省多少钱?
把入炉煤水分从10%降到6%,每吨焦炭可节省**加热煤气35立方米**。按2017年焦炉煤气均价0.85元/立方米计算,年产100万吨的焦炉,一年直接降本**2975万元**,投资回收期不到两年。
四、出口市场能否成为过剩产能的泄洪口?
2017年中国焦炭出口**809万吨**,同比增长12.3%,但仅占产量1.9%,杯水车薪。
1. 为什么印度需求激增却难以大规模承接?
印度2017年生铁产量**1.02亿吨**,同比增7.8%,理论上需要焦炭5100万吨,但本土产能仅4400万吨。然而,印度钢铁部对中国焦炭**反倾销税高达25美元/吨**,且坚持“到岸检验”模式,清关周期长达45天,中国焦企望而却步。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会在哪里?
越南台塑河静钢铁二期、马来西亚联合钢铁等项目陆续投产,年新增焦炭需求**350万吨**。但当地要求焦企必须**合资建厂**,且环保标准采用欧盟2010/75/EU指令,国内多数独立焦企难以达标。

五、2018年焦炭行业展望:价格与产能的双向博弈
进入2018年,2+26城市错峰生产方案继续执行,但**范围扩大到汾渭平原11城市**,预计影响焦炭产量**1800万吨**。需求端,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已接近90%,继续提升空间有限。
价格预判:
- 一季度:钢厂补库叠加春节运输紧张,价格或重返2000元/吨上方。
- 二季度:取暖季结束,供应恢复,价格回落至1850元/吨区间。
- 下半年:若产能置换政策严格执行,价格中枢有望抬升至1950-2100元/吨。
六、给焦企的三条自救建议
1. 绑定下游钢厂:通过股权合作或长协锁价,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山西某焦企与河北钢铁交叉持股后,2017年开工率保持在85%,高于行业平均15个百分点。
2. 布局化工深加工:把焦炉煤气制LNG、煤焦油制针状焦,吨焦增值可达**300-500元**。山东荣信集团2017年化工板块利润占比首次超过焦炭主业。
3. 参与排污权交易:河南试点SO₂排污权价格已涨至**6000元/吨**,超低排放企业可出售富余指标,年创收超千万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