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烟草消费现状:谁在买?买了多少?
**全球吸烟人口仍超10亿**,但分布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 **亚太地区**占全球卷烟销量的六成,中国、印尼、印度是三大发动机; - **欧美市场**持续萎缩,美国成年吸烟率已跌破12%,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烟与口含烟; - **非洲与中东**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尼日利亚、埃及年复合增速达5%以上。 **核心疑问:总量下降,为何收入还能涨?** 答:高端化与税收驱动。以日本烟草为例,2023年销量下滑3%,但营收增长7%,**高价位段的“七星THE PREMIUM”系列贡献了近一半利润**。 ---二、政策高压下的“生死线”:各国监管如何重塑产业链?
**政策不再是简单的“禁止”,而是精准切割利润池**。 - **欧盟**2024年将全面禁售薄荷醇卷烟,预计让英美烟草损失6亿欧元,却为口含烟打开30%替代空间; - **中国**“电子烟国标”落地后,**80%中小品牌出局**,思摩尔、悦刻等头部企业市占率飙升至75%; - **美国FDA**对薄荷醇卷烟的禁令进入最终评估,若通过,**传统卷烟市场规模将瞬间蒸发20%**。 **自问自答:企业如何活下去?** 答:提前十年布局减害产品。菲莫国际宣布2025年在日本停售传统卷烟,**IQOS已占其利润的38%**,政策风险被提前对冲。 ---三、新型烟草的“三国杀”:电子烟、口含烟、加热不燃烧谁主沉浮?
**技术路线决定生死,而非营销**。 - **加热不燃烧(HNB)**: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180亿美元,**日韩渗透率超30%**,核心壁垒在专利,菲莫、英美、日烟三家掌握90%核心专利; - **电子烟**:中国供应链占全球产能95%,**但品牌端高度分散**,美国市场前五大品牌市占率仅55%; - **口含烟**:北欧市场增长最快,瑞典吸烟率仅5%,**口含烟贡献税收的60%**,成为“减害样板”。 **关键数据**:2025年全球新型烟草规模将达400亿美元,**传统卷烟占比首次跌破80%**。 ---四、中国市场的“冰与火”:销量下滑为何利润反增?
**“总量控制、稍紧平衡”政策下,行业进入“奢侈品逻辑”**。 - **结构升级**:单箱批发均价从2015年的2.8万元涨至2023年的4.1万元,**利群(休闲云端)、中华(金中支)等千元档产品供不应求**; - **渠道变革**:全国持证零售户从540万缩减至510万,**“加盟终端”占比提升至35%**,中小食杂店被淘汰; - **新型烟草**:2023年国内电子烟零售额达197亿元,**但99%通过出口消化**,国内市场规模不足20亿元。 **自问自答:普通人还能开烟酒店赚钱吗?** 答:位置决定一切。**医院、学校200米内禁售**,但机场、高铁站的高端烟酒店毛利率可达25%,**前提是你能拿到稀缺牌照**。 ---五、未来五年三大确定性机会
**机会1:东南亚代工转移** 越南、印尼的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60%,**已有深圳电子烟工厂在越南北宁省设厂**,规避美国301关税。 **机会2:低温本草技术** 以茶叶、银杏叶替代烟草,**云南中烟“MC”系列已在中东试销**,规避烟草专卖法监管。 **机会3:女性与Z世代细分市场** **爆珠烟、果味电子烟在18-25岁女性中渗透率达22%**,日本“Ploom TECH”樱花限定款溢价高达50%。 ---六、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烟草股还能买吗?
**看现金流,而非成长性**。 - **中国烟草总公司**:年利税1.4万亿元,**相当于华为+腾讯+阿里利润总和的3倍**,但无上市标的; - **中烟香港**:唯一“烟草系”上市公司,2023年净利润增长41%,**核心逻辑是独家代理巴西、阿根廷烟叶进口**; - **美股烟草巨头**:奥驰亚股息率8.5%,**但IQOS专利诉讼悬而未决**,股价波动剧烈。 **自问自答:现在入场是不是接盘?** 答:取决于政策节奏。**若FDA在2025年通过薄荷醇禁令,美股烟草股或暴跌30%**,但随后新型烟草业务估值重构,**类似2018年苹果砍掉英特尔基带后的反转**。 ---七、尾声:一个被误解的行业
烟草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当传统卷烟在发达国家成为“地下经济”,新型烟草却在新兴市场合法化**。未来五年,**谁能掌握减害技术的专利,谁就拥有定价权**。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商业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