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淡季入住率会骤降?
淡季入住率下滑,表面看是需求减少,实质是供给与需求错配。商务客因预算收紧减少差旅,休闲客因天气或假期错位推迟出行,导致可售房晚大量空置。此时若仍沿用旺季定价与渠道策略,自然难以撬动市场。

淡季营销第一步:重新定义目标客群
自问:淡季到底还有谁在订房?
答:本地周末微度假人群、远程办公族、银发错峰旅行者、培训及小型会议团队。这四类客群对价格敏感低、对体验敏感高,且决策周期短,正是淡季突破口。
- 本地周末微度假:车程两小时以内,追求“宅酒店”体验,关注亲子设施与餐饮套餐。
- 远程办公族:需要高速Wi-Fi、24小时餐饮、延迟退房,可接受连住折扣。
- 银发错峰旅行:避开节假日人流,偏好文化讲解、康养配套,对无障碍服务要求高。
- 培训会议团队:预算固定,需要灵活拆分会议室、茶歇升级、团队价打包。
价格策略:不降价,做“价值重构”
传统思维是“淡季=降价”,结果陷入价格战。正确做法是把房费拆分成可感知价值。
动态打包模型
把早餐、下午茶、迷你吧、洗衣、停车拆分为可选项,前台Upsell成功率提升40%。
示例:
“连住两晚+双人下午茶+延迟退房至16:00”,总价仅比BAR价高8%,却让用户感知价值翻倍。
阶梯式预付折扣
提前7天预付85折,提前14天预付8折,提前30天预付75折,锁定远期需求的同时降低No-Show风险。
渠道组合:把OTA流量变成私域资产
淡季OTA竞价低,正是低成本获客窗口。关键在如何把一次性订单沉淀为复购。

三步走闭环
- OTA订单包裹内放“扫码加微信立减30元餐饮券”,扫码率可达18%。
- 微信社群48小时内推“本地生活卡”:199元享全年咖啡厅5折+健身房月卡,锁定周边客。
- 每月主题直播(如“行政酒廊下午茶揭秘”),直播专属房券核销率超25%。
内容营销:把酒店变成目的地
自问:客人为什么要在冬天来你的城市?
答:因为酒店本身就是理由。
UGC话题设计
在小红书发起#酒店里过冬的100种方式,鼓励用户晒“房间露营”“浴缸看雪”“阳台围炉煮茶”。
关键动作:提前布置拍照角落、提供拍照道具、设置打卡奖励(免费升级套房)。
跨界联名
与本地博物馆合作推出“夜宿博物馆”套餐:下午闭馆后独享展厅+专家讲解+客房考古主题布置,一晚溢价可达120%。
数据驱动:用RFM模型找到高潜力客户
把过去两年PMS数据导出,按最近一次消费(Recency)、消费频率(Frequency)、消费金额(Monetary)分层:
- 高价值流失客:180天内未入住,历史间夜≥5,推送“老友回归”免费房型升级券。
- 潜力新客:近30天首次入住且来自OTA,赠送“二次入住半价”券,有效期45天。
- 长住客:连续入住≥7天,提供“住10付9”协议价,绑定企业客户。
员工激励:让前台成为销售冠军
淡季最怕员工士气低落。把Upsell收入30%直接奖励前台,并设置阶梯奖金:
- 月Upsell金额超5000元,额外奖励500元;
- 超10000元,奖励1200元;
- 超15000元,奖励2000元+总经理午餐。
结果:某四星级酒店淡季Upsell占比从8%提升到27%。

技术工具:自动化营销节省人力
使用CRM系统设置触发式邮件:
- 入住前3天:发送天气提醒+打包行李清单;
- 退房当天:推送满意度问卷+下次预订9折码;
- 生日前7天:赠送蛋糕+红酒券,到店率提升35%。
案例拆解:三亚某度假酒店淡季逆袭
背景:往年11月入住率仅42%,今年目标55%。
打法组合:
1. 针对远程办公族推出“Work From Paradise”套餐:连住14天送往返机票代金券,实际入住率提升至68%。
2. 抖音直播预售“双11随心住”房券,限量1000份,7天售罄,锁定远期现金流。
3. 与特斯拉合作“充电免费住”活动,吸引自驾客群,平均房价反而上涨12%。
未来趋势:把淡季变“第二旺季”
当同行还在降价抢客时,提前布局主题化、社群化、数字化的酒店,就能把淡季转化为品牌心智战。关键不是卖房间,而是卖一段无法复制的体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