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分析_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如何

新网编辑 23 0

一、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规模有多大?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预计2024年将保持15%—20%的复合增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5万亿元。其中,高值耗材、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三大板块贡献率超过60%。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分析_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哪些细分领域增长最快?

1.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

国产CT、MRI、PET-CT在三级医院渗透率从2020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45%,联影、东软、明峰等企业市占率合计已超30%。

2. 微创介入耗材

  • 心脏支架集采后,药物洗脱支架均价从1.3万元降至700元,但手术量年增25%,带动导管、导丝、球囊等配套耗材放量。
  • 神经介入弹簧圈国产化率不足15%,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3. 居家检测与可穿戴设备

血糖仪、血压计、心电监测贴片等OTC类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增超40%,华为、小米生态链正加速布局。


三、政策红利如何影响市场格局?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俗称“绿色通道”)累计批准产品已超300个,平均审评周期缩短至83个工作日。2024年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重点:

  1.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单独分类管理;
  2. 允许真实世界数据用于临床评价;
  3. 试点注册人制度跨省委托生产

四、国产替代的真实进度如何?

自问:DR、超声、内窥镜等“卡脖子”设备国产化率到底多少?

自答: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分析_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DR设备:国产份额已达72%万东、安健科技领跑;
  • 超声:中低端国产占比65%,但高端彩超仍被GE、飞利浦垄断;
  • 硬式内窥镜:国产渗透率不足20%图像传感器、光学模组依赖进口。

五、资本寒冬下融资走向何方?

2023年医疗器械领域一级市场融资总额同比下降34%,但单笔过亿元融资数量占比从28%升至41%。资本更青睐:

  • 具备三类证的管线型企业;
  • 收入超5000万元的规模化公司;
  • 出海能力突出的标的,如微创机器人海外收入占比已超25%。

六、2024年渠道变革的三大信号

1. 院内采购: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

骨科脊柱类耗材国采平均降价84%,企业开始转向手术解决方案打包销售

2. 院外市场:DTP药房与电商双轮驱动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医疗器械GMV连续三年增速超50%,血糖仪、呼吸机、制氧机成为TOP3品类。

3. 出海路径:从OEM到品牌输出

迈瑞在拉美市场监护仪份额已超35%鱼跃通过收购德国Metrax GmbH切入欧洲急救设备渠道。


七、企业如何抓住结构性机会?

中小厂商可聚焦专科耗材(如眼科OK镜、口腔种植体);头部企业需布局“设备+耗材+服务”闭环,例如乐普医疗通过投资心脏AI辅助诊断延伸价值链。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分析_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八、未来三年最值得关注的三大变量

  1. 医保支付改革:DRG/DIP付费模式下,高性价比国产设备将优先受益;
  2. 供应链本土化:核心零部件(如球管、高压发生器)国产化进度决定成本优势;
  3. 临床数据资产化:医院影像数据合规交易可能催生第三方影像AI训练平台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